弘扬传统 热闹春节之二
春节庙会游园要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家庭的节日气氛是春节的内,那么,庙会游园则是春节的外,两者合起来,或许便有了完整的春节,究竟春节过得“有没有劲”还要看这个“外”的质量了。
目前春节游园的水平,严格地说还是不高的,对绝大部分游客来说,大概恰好属于“不好玩”一类。
我注意到一个事实,我家住在北京地坛附近,春节期间大量游客像潮水一般每天涌入地坛去游园。我看见,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只有少量游客手里举着几样很雷同但又很不像样子的塑料玩具,但多数都两手空空,神色疲惫,而且滿鞋是土,并不高兴的样子,显然,并未尽兴。有一次,突然,有个别人走下了河岸,来到护城河的冰面上,打“滑出溜”,这下不得了,人们成群结队地开始跟着上了冰面,开心地乐,尖声地叫,立刻玩疯了。我恍然大悟:人们实在没有好玩的地方,也没有好玩的项目,我们的庙会游园显然是内容太过单调、贫乏和无趣了。一条毫无特色的河床冰面竟让人们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好玩”的感觉。
我想,还是要到传统里去为庙会游园寻找好的补充营养:
一.要增加庙会的文化成份。过去人们爱逛厂甸是因为在那里可以掏书,还可以买到一些小古玩,这一点,在许多知识分子、大学者、作家的日记里都有记载。也就是说,厂甸不光卖糖葫芦、“噗噗噔”、风车等孩子的玩具和年节食品的,还为人们准备了好书和好物件,很有文化品味。因此,建议:今后的庙会,包括厂甸在内,都要有书摊,而且要舍得拿好书、善本书出来卖,吸引更多的人,包括很有知识的人。当然,也可以有专门的书市庙会出现,因为,这是传统的一部分,应该继承。
二.要有各种“会”。过去的庙会,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一定会有各种“赶会”的团体前来参加,他们有一身的本事,一身的特艺,一身的技巧,专门表演给大家看,其中有舞狮的,有耍中幡的,有摔跤的,有耍五虎棍的,有踩高跷的,有抖空竹的,名堂很多。他们都是业余的,但平时训练有素,有组织,有番号,有旗帜,大部分散佈在周围的农村小镇上。他们不为挣钱,只为練身,只为传承,只为尽义务,只为娱乐大众,集志愿者和爱好者于一身。这种“会”的活动已经中止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正在慢慢地恢复之中。他们的技艺都是纯民间、纯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把他们请到各庙会上来当主角,轮流表演给游客们看。他们的表演一定会让游客们大饱眼福,也使得庙会变得精彩纷呈,内容充实。
三.要有各种志愿者到庙会现场义务服务。过去庙会的一大亮点是有各样的自发服务社团去为大众免费地提供服务。顾颉刚、朱自清、孙 伏園诸先生曾在他们的妙峰山庙会民俗采风调查报告一书中极其精彩地描述过这些会社,其中除有众多的馒头社、粥社、茶水社之外,还有“缝鞋社”、“补衣社”这样的组织,免费为走破了鞋的或者刮破了衣裳的游客专门补鞋缝衣,想得多周到。现在当然不必有缝衣缝鞋社,但是这种精神是多么需要倡导啊,而这正是世界范围内正在大肆弘扬的助人为乐的志愿者精神。在这方面,要把广大青年学生吸引进来,这是一块广阔天地,正好可以大显身手。
四.要把已经绝迹的或者失传了的老玩艺、老食品尽量找回来。有的传统春节产品,像大山里红串、大山楂圈,几乎是手到擒来般地就能轻而易举地恢复。想想,手里举着巨大的山楂串或者脖子上挂着大山楂圈,招遥过市,那是什么劲头!或许,凭着这个简单的动作,春节的节日感觉立刻就会呈现在人们眼前。我曾有过一个统计,在短短半个世纪里,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小吃竟然消失了百分之六十以上。消失的原因故然很多,有的是原料问题,比如极好吃的榅桲,有的是手艺失传问题,如北京人最爱吃的芝麻酱烧饼,在恢复过程中,外地手艺人竟然不知道要放小茴香,以至老北京人非常纳闷,怎么吃着总不是以前的烧饼味儿呢。可见,传统一旦丢失,恢复起来难度还是不小。这方面,潜力巨大,需要组织专家和民众代表,努力地深入挖掘,这样的回归必将在春节的复兴上有可观的贡献。假如今后每年的春节庙会上都有几样乃至几十样久违了的食品或者玩艺再现出来,人们的惊喜和兴趣,大概将是难以估量的。
五.再造灯节的辉煌。过去,正月初八是顺星节,有祭星的习俗,主角是灯,家里各处摆许多灯,名为“敬灯花”。这里的灯不是指灯笼,而是指灯碗那种小灯。真正的灯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要有五天,由正月十三开始,至正月十七为止,主角是各式各样的灯笼。灯笼的种类和花样特别多,在这方面,传统丢失得太厉害,几乎失去了灯节的全部精彩。也偏偏是因为这样,灯节的潜力也就显得特别大,值得大搞特搞。这里,我特别引用老舍先生的文字,看看他是怎样描述北京老年间的灯节的: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舖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滸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舖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皇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需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的日子。”
读了这段之后,不难想到,要重现这样的辉煌,那将是多么有趣,当然,也是多么困难,大概需要一个完整的行业来支撑它。我去年元宵节曾专到天津西津区杨柳青古镇去看灯展,做了一次考察,虽然当地当时人山人海,但灯的水平之差,简直不可形容,和过去相比完全是天上地下。据说,有专门的工厂在承包制作这些大型纱灯,那么这样的工厂真正是任重道远,前途无限而又困难重重。
群策群力,继承和创新齐头并进
春节活动的提升空间其实非常大,的确是大有可为,道理很简单,时代在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合理的结论是走新老结合的路,推陈出新,定会呈现一派新气象。
在这方面,我有一些抛砖引玉的建议:
一.增加多种群众性的表演。目前京城平日里群众性的合晿活动已经蔚然成风,成了景山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往往遇见这样的壮观景象:一时间在公园里自发地集合了上百支群众性的合晿队,大家同时放声高歌,此起彼伏,无比嘹亮,极其感人,其中不乏具有专业水平的合唱团。仔细一听,这些合唱队,各有所好,分工明确,有的专唱民歌,有的专唱洋歌,包括专唱俄罗斯歌曲的,五花八门,各显神通。何不把这些群众性的合晿队伍,择其优者,请到庙会上去做专场表演呢。相信,这样的做法,一定会受到双方的欢迎,唱的高兴,听的也高兴,这是一种群众性的自娱自乐好方式。同理,乐器演奏,打鼓的,拉琴的,吹管乐的,吹口琴的……大有人在,人家天天在練习,执着的很,统统可以组织起来,择优录取,让他们也走上春节表演的大舞台,用群众自己的艺术表演丰富自己的节日生活。在这方面,街舞的潜力,滑旱冰特技的潜力,自行车特技的潜力,同样发达,只是有待组织。过去,唱京戏,在票友里出现过不少大的艺术家,现如今,举一反三,同样会在现代舞里、流行音乐中涌现不少当代“票友”。
二.把诗歌界,书法界、朗诵界的爱好者拉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在庙会中当众献艺。如今,书法爱好者成千上万,其中不乏有写得真漂亮的,真有功底的,把他们请出来,当众挥毫,写福字,写对联,和诗人联手抄写诗词,当场献给观赏者,定会迎得滿堂好。现在各种书画院多如牛毛,有的是商业性的,有的则是纯爱好的,在后者中找最优秀的邀请出来,支上案子,挥洒一番,也是一个乐子。朗诵界眼下比较萧条,缺少表演的场地和机会,但春节是个好机会,一场好朗诵真是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啊。
三.组织高雅艺术专场表演。眼下,流行音乐,二人转,充斥舞台和银屏,仿佛成了艺术的主流,相对冷落了高雅艺术,如美声唱法的男女高音、中音、低音,如钢琴、提琴独奏,如芭蕾,如歌剧,其实,我们每年都有不少高雅的艺术门类的杰出代表在国际上获奖,取得了可喜的佳绩,可惜,在春节晚会的节目中,独独缺了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失衡和遗憾。这些节目是拥有大量观众的,我们的群众欣赏水平也尚有待提高和培育,建议不妨安排几场高雅艺术的专场表演,专门在电视上单独亮相,这也是丰富春节节目的一个好栏目。
四.建议各博物馆专门为春节组织优秀的专题展出。现在博物馆数量猛增,一般都有好馆舍,硬件都很专业和现代,而且藏品个个都货真价实,绝无假货,大部分馆都实行了免费参观制。这是一大块阵地,应该好好利用,不妨将它们也纳入到春节的活动队列中来,又可分流一部分游客观众的去向。关键是要有好策划,及早做出春节专题展览项目的布置,公之于众,敬候参观。
五.利用美术馆和画廊兴办春节画展。现在的美术馆、画廊,包括公家的,私人的,渐渐多了起来,但一般没有加入到春节的统筹安排中来,这不符合国际节日惯例,美术馆和画廊一定要利用春节大显身手,成为最活跃的最有吸引力的最有艺术品位的活动场所之一。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他讲过这样的话:美术之用在于“表见文化“、”辅翼道德“、”求援经济“。假如,在一个春节假日里,一个大城市能一下子排出几十场美术展览的名录,那真是一份可供群众选择去处的妙方,的确大有可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侧面满足群众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六.报刊媒体要有通盘的文化宣传预报。有好的设想,有好的安排,必须配有好的“安民告示”,最好用整版通栏的方式预告,在晚报上,在晨报上,醒目地排版,哪里有庙会,哪里有展览,哪里有美术展览,不收广告费,尽义务,真正落实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办好新年春节的大众文化生活的通知精神,办点实事,显示这些媒体的亲民性和服务性,也真正体现了上下一盘棋的协作精神,人家博物馆都免费了,你还在那里有偿广告,未免太过于死板。过去媒体对文化活动方面的预告是有好传统的,包括对公众讲演的预告,都开辟有固定专门的版面的和栏目,便于查找,这种传统是不能丢的。
七.广场演出可以考虑出笼。在天安门广场,在著名的街心广场,可以考虑搞大型的文艺演出,这样的演出可以容纳几万人观看,而且可以连续几天,由著名的演员和艺术家登场献艺,并配以大银幕,这种演出形式国外已动用得得心应手,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作到万民欢庆,表现大国的一派欣欣向荣祥和之气。
八.在十里长街搞花车和艺术行进,请全国的有特色的民间艺人来耍龙灯,来献艺,来狂欢,包括邀请外国的艺术团队前来参加,百姓可以上街围观。巴黎和一些国家首都的中心大道上可以搞中华春节的艺术游行,我们北京也当隆重表现一下,甚至可以成为保留节目,越搞越好,最后成为名誉天下的品牌。
九.春节文化论坛和民间的诸葛亮献䇿会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思广意,海纳纳川,肯定会涌现大量好主意,不愁没有好办法。民间智慧加上政府推动一定会将我们的春节搞得热火朝天,皆大欢喜,我坚信。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