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营销之“作秀”


                                                              论中国营销之“作秀”

   

偶然中发现一个现象。不知道有多少企业苦心的大手笔的做营销最后没有效果。原因何在?作秀!

早几天遇见了一个老朋友,谈及营销难的问题。我不禁问了一下。他们的营销怎么做的。他说市场部天天忙,忙的不可开交。你说他们没做出成绩吧,每个月规定的任务都完成了。规定做的活动做了,规定做的传播也做了。规定的点击率也完成了。实在是不知道问题在哪了。

我不禁暗笑。当营销成为任务的时候能做的好吗?那些大多都是做给老板看的。我曾经也做过这种事情。老板规定我要发多少篇文章。没办法,时间也不够,精力也不够,我也不擅长写文章。硬着头皮发吧。拿给老板看,老板很高兴,还给我发了奖金。其实那些文章一点用都没有,就是在一张白纸上随便的涂抹了几笔,然后好对外宣称我是美术大师。

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多少营销是做给老板看的?又有多少营销是做给公司其他部门看的?瞧,我工作做的多好,你们没法枉我身上拖鞋责任找理由了。还有多少营销是在消费者面前作秀的?还有多少传播是做给VC看的?看吧,这么多媒体报道我,我肯定有潜力,把钱投给我吧。这些南辕北辙的现象甚至让我一度不敢说自己是营销人。

营销是创造力,是与时俱进的拉动力,是引领未来的原动力。却被任务化了,被形式化了。杯具。我知道的很多企业的市场部甚至就是一度的发帖发文章,好一点的就是一度的做活动做BDPR。难怪公关公司在国内会如此盛行。有钱的公司甚至以为能在央视黄金段做广告就是一流的营销了。没钱的公司觉得营销是奢侈品。无法理解这种现象。看来大部分人对营销的理解就是烧钱。烧的多就是好的,没钱烧就是差的。杯具。甚至很多消费者也认为广告就是营销。那么我想问一下,在媒体没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就的纯粹的靠吆喝了?那那些所谓的红顶商圣等等是怎么来的?杯具。

作秀就像芙蓉姐姐。在人们茶余饭后谈论谈论,开个演唱会只能卖出八张票。太多的企业甚至连芙蓉姐姐都不如。人家起码作秀作到了极致。做到了众所周知。企业如果作秀做到这一步是可以转型的。但是芙蓉姐姐是很难转型的。杯具。

最让我恶心的是一些所谓的策划公司,品牌公司的作秀,甚至一度认为给你偷梁换柱做概念就是品牌就是营销。让我一度不敢承认自己也是做策划的也是做品牌的。

从上到下都在作秀,消费者可能也已经习惯了作秀。习惯之后是什么?是麻木?麻木是被唤醒的。当一个真正的营销是会唤醒消费者的麻木的。然后你将被遗弃。唤醒消费者麻木的企业将做成品牌,做成名牌。从而做到品牌忠诚,甚至品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