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懂一点中华文化


 

 
今年上旬,某个知名专家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管理工作很简单。正如古人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单位和管理国家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无言以对。这样的人是怎么当上专家的,原因十分可疑。
稍微有一点古代汉语常识的人立刻就能发现其言语逻辑的混乱,并能够得出其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低下的结论。
 
首先,管理不简单。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在管的时候讲道理,有道理,符合客观规律。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喝斥、责怪、批评、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骂娘,那管理也太简单了。这套措施连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都会,傻子也能运用自如。不讲道理的管,随心所欲的整治,连初级管理都不算。
其实,关于如何管理这一命题早有结论。只是无知的人太多,便以为除了西方近代所谓的管理理论中国就没有管理理论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无论是法家还是兵家,无论是墨家还是在中华大地发展壮大的释家,其理论都是管理理论。按照古代贤哲的要求,管理的原则是“天时、地利、人和”。按照现代的语言描述,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八个字进行高度概括:“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管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真正的管理工作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那些做事喜欢轰轰烈烈、讲排场的人,总是认为只有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人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实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人对于单位不出问题就简单地理解为工作简单,而不是觉得基础工作做得好才使得工作顺理成章,便小瞧了真正的管理功效。
 
其次,引用道德经的话完全是南辕北辙,甚至有恶意曲解、误导的意图。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本意是,治理大国要象烹调小鱼小虾那样小心翼翼,不要勤翻弄,不折腾,以免弄巧成拙,把佳肴搞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甚至烧糊而失去原来的味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也是道家的“本味主义”。如果把这句话理解成为“小菜一碟”,或者是什么hands down之类的意思,那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贻笑大方。同时也说明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中华文化理解的肤浅,完全是望文生义。
如果你与一些所谓专家讲道理,他们往往会觉得厌烦,有的甚至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污辱。但实际上是,既然你们能够对任何事情都想说三道四,怎么就不能允许和接受他人对自己言行的检验和劝导呢?
正如老子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因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任何事物乃至工作的发生(提出)、发展、终结(解决)都是要符合规律的。任何复杂事情都是由简单事情组合而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从细微处入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由易到难。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和断章取义,岂非误人、误己、误事、误国、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