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为何大多成为悲剧人物?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不可否认中国在这30年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取得极为不错的成绩。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7.3%,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三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计,2009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前1953—197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6.1% ,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年的GDP年均增长率是9.8%。究竟是一股力量什么使得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发展速度得到了加速提升呢?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里面用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蕴含的巨大能量之一,那就是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前30年基本被消灭掉的巨大群体——企业家群体。建国初期因为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的需要,将资本家、企业家与工人、农民直接对立起来。从而通过各种运动和途径将资本家、企业家消灭得差不多了。而没有企业家将资金、技术和劳动结合起来,瞄准有效的项目,把这些要素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又如何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呢?所以改革开放前和后,尽管同样都拥有那么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但因为有了企业家这个最重要的经济建设因素的区别,最终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截然不同。其实对于企业家的价值认识,在建国初期,因为形势的需要,党的高层还算清醒的。刘少奇就在天津讲过:资本家剥削是有功的。可惜的就是这种观点因为国内形势变化而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最终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建国30年后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低于全球的发展速度。

 

这种现实的对比正好凸显了企业家的价值。改革开放30年以来,尽管也出现了一些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家,比如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王石等。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里,中国绝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家结局成了悲剧人物。即使是声名显赫的柳传志也在退出一线管理数年后,因为联想集团的业绩大幅下滑,在今年年初还被迫重新出山,出任联想集团的董事长。在这些优秀企业家中成为悲剧人物的名单中,有禹作敏、牟其中、步鑫生、马胜利、褚时健、赵新生、黄宏生、沈太福、胡志标、李海仓、郑俊怀、张荣坤、仰融、周正毅、顾雏军、袁宝璟、王效金、乔洪、田文华、黄光裕等等,这些人都曾经极其辉煌、极其优秀、极其风光。对这些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家最终成为悲剧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死于非命类:2003年1月22日,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仓在其办公室里被枪杀。1月23日,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燕和平向外界宣布,此案已告破。警方认定,凶犯是作案后在现场自杀身亡的冯引亮,冯的作案动机是企图强卖土地、敲诈勒索不成而行凶杀人。李海仓这位名列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第27位的富豪当时还担任着全国工商联的副主席。当然被杀的还有甘肃长青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恩谦,他也在2003年8月17日下午3时50分许,刘恩谦遭遇血光之灾,在自己的居所被人持枪杀死。除开他杀的企业家外,这年的9月7日,河南首富乔金岭自杀身亡。事后有媒体披露,乔自杀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债务纠纷。

 

刑事犯罪类: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在1992年,在怀柔注册了北京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启动资金20万元,半年之后袁获利200多万元。随后,他转向股票、债券。1994年离开股票市场,一口气吞下60多家企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奇才”,到1996年其资产达到30多个亿。但因为参与到雇凶杀人犯罪中,与2006年03月18日,袁宝璟在辽阳被押赴刑场,采取注射方法执行了死刑。

 

贪污坐牢类:褚时健 ,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27岁时担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1979年10月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990年褚时健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1994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走到了他人生的巅峰。褚时健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他领导的企业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数以千亿计,他以战略性的眼光,强化资源优势,抓住烟草行业发展的机遇,使玉溪卷烟厂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烟草大王,地方财政支柱。1995年2月,一封匿名检举信指控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贪污受贿。1999年1月9日,褚时健因为污174万美元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褚时健被判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春节办理保外就医。

 

经济犯罪类: 立志做“中国松下幸之助”并缔造了爱多神话的胡志标,于2003年6月19日被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以票据诈骗罪等三罪并罚,判处入狱20年,罚款65万元。如果不是因为票据诈骗,胡真有可能成为“中国松下幸之助”,然而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当然,风光一时的德隆唐万新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操纵证券市场价格被入狱,也是这类的典型代表。

企业亏损被免类: 中国承包第一人、组建集团第一人,第一代企业家的马胜利是首届中国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人。1984年,马胜利出任石家庄造纸厂厂长,以推行承包制而闻名全国。1987年,马胜利为了发展企业,吸收了横跨全国10多个省市的100多家企业,组建成立“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他一人担任了100多个分厂的法定代表人。由于集团企业太分散,集团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困难,且累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大本营。1995年,马胜利被上级主管部门免职。1988年1月16日,步鑫生被免职,同样也是来自企业亏损的原因。这种企业家的落马更多的出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的时候。

 

盲目扩张类:亚细亚总裁王遂舟,先后开出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从第一个连锁店开出,他的企业就没有盈利过。遭遇连连亏损的企业,不到10年的时间,亚细亚各连锁店便纷纷关门停业。王遂舟最终以辞职告终。而修建巨人大厦的史玉柱何尝也不是在头脑发热中,盲目扩张而破产。只是他创造了奇迹,最终东山再起,成为一个目前还可以称为成功的传奇。

 

改制落马类:伊利的创建者郑俊怀和绝大多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一样,把伊利从当初仅有100多人的小厂发展至今天国内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郑俊怀对伊利功不可没,可以这么说,没有郑俊怀就没有伊利的成功。然而最终郑俊怀却因动用公司资金进行MBO黯然落马,2005年12月31日,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郑俊怀有期徒刑六年。

 

除开上面之类外,还有用人不当、决策失误等之类。面对中国大部分优秀的企业家不断成为悲剧人物,成为卓越的企业家数目极其稀少,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悲剧重复出现呢?在我看来,中国优秀的企业家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主要有:

 

社会对企业家的价值认识依旧不深刻:市场经济是企业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可以说没有企业家的成功就不会有经济的发展。尽管在此文开篇的时候,已经着重谈论到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价值。但必须清醒的认知到,即使改革开放30年了,全社会对这种企业家价值的认同依旧还不够全面。目前对这种企业家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社会精英层面,而没有渗入到大众老百姓层面上。这种认识上的不深入也常常在各种大的改革上面思想不解放。由于有了企业家的存在,那肯定就有财富分配上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常被几千年来形成的“不患穷而患不均”的心态放大,仇富心态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这些土壤,往往会从各个方面,产生了很多阻碍企业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不利因素。甚至严重到了直接伤害企业家生命的程度。

 

国家对经济控制力过大:即使搞了30年的改革开放,搞了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但直到现在,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依旧过大。国家常通过各种方式来直接影响经济,几年一个周期的突然的宏观调控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突然变化的经济政策让很多企业家来不及适应变化,就被踢下马来。2004年出现的铁本事情中的戴国芳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人物。而且由于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国家不但从政策上控制企业,还从人事任命中左右企业。一些在企业中做得不错的企业家,常被政府提拔到政府官员的位置。目前的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中海油任职期间是表现不错的,但后来弃商从政了,自然一个有可能成为卓越的企业家就消失了。中国这种目前存在的党管国有企业干部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出现优秀企业家的重要原因。

 

对企业家的激励力度不够:褚时健的悲剧可以说就是国家对企业家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代表。激励机制的不合理,直接促使了褚时健最后走向了监狱。而伴随他的没落,一个当年在中国烟草界叱咤风云的红塔集团,这些年来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在褚时健效力红塔的18年中,他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如果国家能够更加充分认识到企业家的价值,给予褚时健该有的高待遇,那就很有可能他不会因为贪污入狱,最终造成个人、企业、国家、员工的多败了。有同样遭遇的郑俊怀、李经纬等人的经历也再度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对待企业家激励机制的这个问题上,国家的思想解放的力度需要更大,不要再停留在以前意识形态上面了,至少到现在为止共产主义还是个美丽的遥远幻境。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要敢于大胆的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太多的国有企业存在客观上将制约企业家的成长。

 

法制建设不完善:客观地来说目前中国的法制建设还处于待完善阶段中,所以社会中各种腐败消极的东西就容易出现。行贿、受贿等行为就比较普遍。这也使得很多企业家要想带领企业在市场生存,不得不适应一些潜规则。而参与这种潜规则,往往又使得企业和企业家都处于一种比较高的法律风险中。常常会出现企业家一边在成长一边在赌自己挑战法律制裁的运气。命运好就逃过去了,命运不好的就被法律给制裁掉了。毕竟在中国,出现万科这样公开坚称不行贿的企业还是太少了。同时,目前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的法律建设的滞后,也逼迫一些企业家不断进行资产转移到海外产权保护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种转移直接就扼杀了众多企业家长期扎根中国,成长为中国经济建设栋梁的机会。

 

  企业家自身素质也需要提高:改革开放毕竟只有30年,中国企业家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和发达国家的企业家整体差距过大。中国的很大一部分企业家,往往通过一些非法的手段或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成就了自己的辉煌。所以在企业再继续发展过程中常因为决策失误、用人不当、违反法律、过于贪婪、实力不如对手、极度自我膨胀等各种因素造成了企业衰败。德隆、三株的大面积扩张,秦池的对广告的疯狂投入等等都是这种整体素质不高的结果。当上帝不再垂青一个人的时候,成为悲剧人物就是个必然。同时,目前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勇于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的冒险精神等尚未真正发育。造成了部分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开始放弃继续创业的激情和动力。自然就很难出现那种百战成神的卓越企业家了。

 

当然造成企业家不能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的原因肯定还有很多。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世界的霸主,和其拥有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巴菲特、乔布斯、戴尔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的企业家有直接的关系。当我们逐一找到这些制约企业家成长的原因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在法制建设、社会认识、私有化改造进行一些大胆的改革,改变一些不适应企业家成长的土壤。从而使得中国能够有更多卓越、长青的企业家出现,从而带领中国打造出更多的世界级的企业。这些世界级企业的存在让中国的经济不但可以大而且可以强,从而使得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