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性房地产市场十大建议


构建理性房地产市场十大建议

吴其伦

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中国房产行业得以快速成长和发展。房产行业一度成为最热门的行业,这一行业在给中国社会带来虚假繁荣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房产市场异常火爆,各地的房价都在快速飙升,涨幅从几倍到十几倍不等。房价的疯涨令很多人在从众心理驱使下,加入了房产投机行列,而这些房产投机行为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升了房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房产市场走过了十年非理性历程,具体表现在:房产供应方过度追求暴利、房产需求方盲目追涨、政府数度调控都没有找准方向等方面。房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令中国社会产生了诸如投机行为充斥楼市、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百姓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金融风险急剧增加等现象。

那么,如何构建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呢?笔者建议如下:

一、政府应掌控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并引导房产市场合理的需求。

政府应加强对低价房、小户型房的管理,在开发、供应、价格等方面进行适当的管控。而对于中、高端商品房则直接交由开发商来供应。利用政府、媒体的力量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房屋消费观。在前期的房产火爆时期,无论是自住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因多种原因而显得盲目。现阶段政府应将引导市场合理需求纳入规划并做出重点部署。

二、加大房地产领域反腐力度。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对房产领域的腐败已开始查处,也相继有官员落马,这充分表明政府对房产领域已高度关注。可从实践来看,惩治的力度还显不够,还没有足够的震慑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涉及房产领域的腐败行为予以严惩,并在执行时绝不姑息。

9月19日,中纪委要求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此政策表明房地产领域反腐力度已然加大。

三、变革土地供应政策,土地供应改售为租。

土地招拍挂存在诸多弊端,表现如下:令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现象日益严重;土地招拍挂令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结成利益共同体;土地招拍挂极易滋生地方政府官员腐败现象;土地招拍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经济出现虚假繁荣的发展势头;土地招拍挂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并激发了房地产市场矛盾;土地招拍挂不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

故此,土地供应政策亟需变革,若实行土地批租,则可降低开发成本,对开发商的合理定价将会起积极作用。土地的租金可分两个阶段收取:其一,房产开发期间,承租方为房产开发企业,故租金向开发商收取;其二,房产使用期间,承租方为业主,故租金向房屋产权者收取。这样,开发商在房屋建成后将尽可能快的进行销售而不是捂盘惜售。

四、对商品房开发主体进行重新定位。

目前,商品房开发企业的实质其实是定牌加工企业。在房产开发领域,对大多数环节进行掌控的企业非常少。大多数开发商拿到土地后,设计环节委托规划设计机构;方案出来后,将其建筑工程进行招标;材料供应环节交给材料供应商;销售环节则交给代理公司。当然,也有的是全程委托代理公司进行运作。这样,每一个环节都要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而谋取最大化利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房价。

若能对房产开发企业进行重新定位:必须有自己的规划设计团队、建筑团队、销售团队才可以获得房产开发资质,这样,不仅有利于房产开发企业的有序竞争,更有利于降低商品房开发成本,从而令房价回归理性。

五、逐步减少对商品房领域的扶持。

政府应逐步减少对商品房开发商的扶持,诸如控制开发商房产开发过程中的贷款、严格控制二套房贷、适当时期取消商品房预售等。

开发商使用的应该是中长期资金,任何一个楼盘的建设都不是在一年所能完成的,从获得土地开始,用银行贷款对开发商是极为不合适的。所以应该改变它的结构,开发商应该发债券,以公司证券、房地产资金、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发股上市等方式改变开发商的资金来源结构。

对房屋预售款进行监管并设定相对较低的预售款比例,在适当的时候实行现房销售。在开发商的资金链上,预售款是其比较重要的一环。若政府能出台预售款监管政策,如实行第三方监管、降低预售款比例(10%或更低)、以合同约定的方式确认客户的购买行为(预售款放在客户与房产公司共同开立的账户处,如客户违约则按合同承担赔偿责任)等。

六、继续加大保障房供应力度并尽快建立完善的保障房市场供应体系。

自24号文颁布以来,政府加快了保障房的开发及供应步伐,各地政府也纷纷就此出台相关政策并付诸行动。可纵观各地政府的表现来看,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保障房的推进力度都还显得较为欠缺,鉴于此,中央政府应力促地方政府加大保障房的供应力度。另外,从目前来看,各地尚未形成完善的保障房供应体系,这样将可能导致在保障房供应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故应尽快建立并完善保障房供应体系。

七、政府投身保障房建设,真正成为保障房供应主体。

从廉租房的筹集途径、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与投放来看,目前的保障房的供应仍然是商品房开发商。从实践来看,由商品房开发商来供应保障性住房有很多弊端,如:价格偏高(各地都有经济适用房遭弃购的实例)、品质难以得到保障等。对此,笔者一贯以来的观点是,政府应投身保障房建设,真正成为保障房供应主体。

八、在加快保障房供应步伐的同时,继续减轻消费者的购买普通商品房的负担。

去年底以来,政府出台了诸多旨在减轻消费者购房负担的政策。可在商品房主导的市场环境下,这些政策很难从根本上保障民众获得实际的利益,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被开发商误读为救市,其死扛房价的决心更甚,这样,民众在买房时依然要付出很多本不应付出的代价。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在加快保障房供应的同时,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以期大幅减民众的购房负担。

九、建立并完善健全的房地产市场。

目前,以商品房为主导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初具规模,只是还没能得到完善。并且,从实践来看,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难以解决当前矛盾。因此,政府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保障房、中低价商品房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力图使三级市场联动,从而引领房地产市场迈向理性的发展通道。

十、组建强有力的执行团队。

在以往的历次房产调控中,从中央到地方的执行人员都是各部委临时组建班子,在执行时也是各管一块,不能通力协作,这是房产调控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若能从中央到地方,逐级设立房产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成员构成以从各部委抽调精干人员为主,辅之以社会有识之士。该办公室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专事房产治理,不安排其他工作,确保能够精诚协作。

揭秘:法官徇私导致青年无力买房家庭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