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西煤炭行业大规模重组,一大批小煤窑老板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其手中持有的3000亿资金去向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因为这既直接关系到这一特殊老板群体今后的人生、事业走向,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直接的影响。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这3000亿资金投向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投入非煤炭行业的其他经营领域,如各类工业、农业、商业或旅游业等,一些煤老板办科技园、盖宾馆、建农业基地就属于此类;第二种是投入楼市、股市等以资本炒作为主的项目,比如此前就有人在京沪等大城市炒房或进入股市、金融行业;第三种则可能持观望态度,暂时按兵不动,伺机而行。
已经和正在实施投资转向的煤老板,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重组之前就已涉足其他领域经营者,他们已经获得一定的经验和教训,转型时往往轻车熟路,风险相对比较小;另一种则是此前没有涉足过其他领域的经营,此次重组后又不甘心退隐“江湖”者,他们的投资路径具有一定的不明晰、不确定性,因而面临的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用龙永图的话说还可能“一转就死”。
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国家在煤炭行业推进国进民退的同时,不宜重组了事,而要对这些退出煤炭市场的老板们提供服务,引导、帮助、扶持他们选择、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投资项目,帮助他们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少走弯路,对那些持币观望者也要打消他们的顾虑,通过激活他们手中的3000亿资金,既让他们顺利走上再创业之路,也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变“死资金”为“活资本,进而提振经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