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会已经普遍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尤其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但其实生命的演化相当复杂,其中有一个部分甚至至今仍然常常被创世论者用来攻击达尔文主义,即,生物的进化不是连续的,而是分为几个有明显区别的阶段,从最早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化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进一步进化为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和鸟类的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之后进化为哺乳动物,最后进化出属于灵长类的人类。
之所以说上述进化不连续,是因为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细胞,无脊椎动物有神经细胞但没有大脑,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有大脑但没有新皮质,非人类的哺乳动物有新皮质但没有大脑额叶。当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这些进化出来的器官就会发现,动物对外界环境的认识和应对方式是在不断进化的:原生动物只能对和自己接触的环境中的化学刺激起反应;无脊椎动物能对周围环境的机械刺激起反应,并且由神经触发局部的收缩等运动;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的知觉进一步丰富,可以综合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并利用发达的小脑整合身体各部分的肌肉组织做出捕食或者逃跑的动作;非人类的哺乳动物不光感觉丰富,而且有记忆能力和高兴、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可以更好地利用以前的经验,所以哺乳动物的幼崽会在游戏中学习成年后所需的生存技巧;人类不管有情绪和记忆,而且有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能利用别人、甚至前人的经验,并且创造了语言,使得人类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最终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在上述的进化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即每一大类新物种的诞生都是因为进化出了更有利于生存的新系统,例如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哺乳动物的情绪和记忆系统,人类的理性思维系统。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发现,新的系统只是接管了控制权,但老系统并没有被完全取代,而只是变成不需要有意识地操纵的自组织体系了,例如,我们人类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膝跳反射就是例子),运动整合能力仍然存在(想想我们走在坎坷的路面上可以多么平稳、再想想机器人要学会行走是多么困难),记忆和情绪能力仍然存在(我们的喜怒哀乐往往是由环境直接造成的,令我们有不由自主的感觉),而我们的意识却不会去干涉这些系统的工作,只是关注在理性思维层面上。王朔有篇小说,讲一个练气功的人试图用意识接管所有这些系统,结果忙得连呼吸都顾不上了,充分说明了底层系统自组织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互联网的进化,如果把互联网看成一个有机体,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这只动物还相当低等,只处在进化的中间阶段,神经系统比较完备,并且已经进化出了一些中枢神经的雏形,例如负责搜索的中枢神经Google和百度,负责交易的中枢神经e-Bay和淘宝网,负责联络朋友的中枢神经FaceBook和开心网,负责买书的中枢神经Amazon和当当网……但中枢神经还没能整合成脑,也还没有进化出感情和记忆,更别说理性了。
因此网络下一阶段的进化将会出现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建立健全对局部刺激能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例如,在互联网领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基于相同兴趣的、象原始部落一样的博客圈,在这些博客圈里,一个人的信息回迅速传遍全“部落”;在通信领域,就是如前文提到的,基于小区信息、WiFi、RFID或蓝牙布设 “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使手机能从网络环境中获取相关信息,也能把自己的情况反馈给网络。这些,是后面知觉和情绪能否足够丰富的保障。
二、整合现有的“中枢神经”形成对用户的整体知觉,具体分为两个层面:对单个用户的知觉的整合和对群体行为的整体了解。以网络为例,我在上期文章中讲到外部图象可以被转换成对舌头的电刺激,从而使大脑重新构建“视觉”能力,这有赖于大脑的模式构建的能力,而没有大脑的模式构建,输入进大脑的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光点。现在我们对互联网的了解就仅限于一堆原始数据(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用一个亮点代表一个节点的互联网云图),这些数据因为没有模式构建,是不能被大脑所直观感知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照我在前文中提到的杰夫霍金斯的《创智慧》一书中提到的分层级的模式构建方法建立对互联网数据的知觉体系。
三、使现有的“中枢神经”功能变成自组织体系,检验标准是,不需用户了解其机制就能够完成操作。以网络为例,从通讯的角度,我们现在要联系朋友,必须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即使是即时通讯软件,也要先知道对方的号码或地址,才能添加好友。未来的自组织的通讯方式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对熟人而言,知道对方的姓名就能够联系到对方(现在运营商都在喊手机实名制,但难以推动,因为是在给用户添麻烦,其实应该做个反向思维,我把自己的姓名在运营商那里登记之后,就可以不必记自己的手机号码了,朋友要找我,只要知道我的名字和为我服务的运营商就可以了,这个运营商会自动把我的名字匹配成我现在使用的号码,并把电话转到我的手机上,这样一来,我们就都不用为换手机号发愁了,也不用因为朋友换了手机号就和他失去联系了,反正大家一般不会换名字,呵呵);其次,我们的即时通信软件会自动分析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喜好和最近关注的话题,把有共同兴趣的人聚类,并在这些人的即使通信软件里形成实时的讨论组,例如,我正在和朋友讨论足球,我的MSN的旁边就会出现一个足球讨论组,我一点击进去,就能和所有正在聊足球的朋友认识并攀谈了(顺便说说,现在新浪等网站上已经出现了同时浏览某一网页的人的实时聊天室,应该是这一通信方式的雏形)。
四、在中枢神经系统自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网络的记忆和情绪能力。网络在这方面的进化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对网络上的每个个体的记忆和情绪的汇集,例如每一次修改版本都被完整保留的维基百客和无远弗届的Google都是对人类记忆的汇总,但这方面我们才刚刚起步,如何基于对现有内容的分析更好地形成群体智慧,无疑是网络面临的一大挑战;第二,是对过去历史的分析,例如,从我的出行记录中分析行为特征,并指导我下次出行更加安全有效。
网络的进化刚刚进入知识的范畴,对其进化的规律、进化的方向、以及下一步进化的步骤,我们都刚刚开始探讨。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积极参与,也许下一个Google就会出自于对网络进化的探讨所带来的创意之中。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