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在所有社会都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被人们视为破坏世界发展的癌症,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腐败行为是由腐朽价值观念导致的,其中存在深刻的文化心理。反腐倡廉不能情绪化、简单化、表面化。尽管严厉打击是必要的,法制也必须健全,但片面强调打击会导致作用与反作用、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智力竞赛和文化对抗。因此,进行文化疏导和文化治理也是解决腐败现象的重要方法。
思考力体系的完整程度,决定着对腐败认知的科学程度;思维方式的完善程度,决定着对反腐倡廉把握的合理程度;没有思考力,就没有反腐倡廉的执行力,其中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是由思想高度、思维深度、思维速度、思维广度决定的,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则是由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三维关系决定的。掌握时空扫描技术,拓展反腐倡廉的思维深度;掌握价值思维方法论和合理性法则,提升反腐倡廉的思想高度;掌握时空制衡理论,分析腐败现象的制衡环、制衡圈、制衡力,延伸反腐倡廉的思维广度;同时掌握智慧曲线的三维模型,建立反腐倡廉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些方法对于文化诊断和文化治理非常重要。 http://simony1975.blog.163.com/edit/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政府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深刻挖掘腐败形成的基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党风廉政,推动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迈上新台阶。
腐败的根源首先是思想。违纪者之所以大肆贪污腐败,其思想根源主要的。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在决策上以“我”为主,脱离群众,把民主作风抛于脑后,并假借“为人民服务”的幌子实行“专制”,由此导致腐败;再者一些人贪图享乐的“信念”使他们很容易受到金钱物欲的侵蚀与诱惑,形成了以“权”、“钱”为交易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私人欲望。一切以“权”、“钱”为目的的拜金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如今许多落马的高级官员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切。他们把手中的权力作为“筹码”,大肆贪污受贿,聚敛不义之财。当前社会流行的两袖清风、坚决拒贪,会被说成“死脑筋、胆子小”等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腐败的滋生。
腐败的另一原因就是体制层面的原因,“监督不到位,监督无力”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体制机制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必须运用手段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充分利用当前高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让全民反贪。加强廉政建设,必须构筑一道腐败与清廉的“防火墙”,用权力监督权力,提高拒腐防变的抵抗力。 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做到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权力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并加大政务公开、民主决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公众的参与权、政府的公信力。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以及关键岗位的监督,在社会上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正如流行的顺口溜“情妇失宠内斗抖出来的,窃贼无意偷出来的,非正常事故挖出来的,收了贿赂没给办事被揭出来的,案犯落网被咬出来的,奸商或贪官日记无意被暴光捅出来的,群众上访告出来的,匿名信反映被揭出来的,跳艳舞跳出来的……”等,社会各方面监督力度的加大,是防止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
胡锦涛曾指出,教育抓好了,经济加强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从源头上遏止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要始终把领导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常抓不懈。要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丰富廉政教育形式,寓教于乐。要坚持普遍教育与因人施教相结合,强化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坚强对腐败行为的围堵,把这个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拔掉,才能推动社会的真正发展。
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