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妻VS二奶,姐夫VS小舅子,“真功夫”的一场管理闹剧!!
最近阅读口味确实偏“闲”,有点羞于承认自己的阅读行为。比如,最近我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地读完了数十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全集,并且相当认真的对波罗先生的侦查和判断方法进行了圈点和笔记,甚至与福尔摩斯先生的侦探方法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另外,我还在旅途中看了一本有趣的国际阿Q主义代表作:《秘密》,并且活学活用的治好了感冒。包包里还背了一本周国平《朝圣的心路》,发现又一次成了活该上当的“封皮党”——这本装桢相当庄严的著作里面是对很多老文章的再次收录和重编,好吧,看着周先生的面子,温故而知新。
别人扩张生意,你我只好扩张书架。扩张书架费钱,扩张生意费神。两者的唯一共同点是:都很费工夫。
这两天身在广东,每天早茶时偷瞄邻座的报纸,发现广东人民相当热心于“真功夫”内讧事件的进展,本地几份报纸几乎天天都有报道,不知道其他地方反应如何?几天下来,听广东朋友讲了“过去的故事”,我不禁长叹:真功夫,真有工夫!
首先声明,“真功夫”开店开得如火如荼,但不好意思,我还真没进过真功夫。作为一名“中国吃货协会”的领导成员,我长期以来对中式快餐业的偏见和忽略实在不应该。因此,这次真功夫内讧事件有点达到演艺圈的炒作效果了:我会因此事件而充满好奇的去吃一次“真功夫”,这样,就可以顺便反炒作一下:一名管理爱好者在“真功夫”深入探讨商业伦理问题。
据我所知,“真功夫”最近一两年的确在全力奔向上市之路,这里面有多少创业者的原始冲动、有多少私募投资者的利益驱动,以及到达了什么样的时点上,局外人不得而知。但有几个基本常识,想必是这家公司必须作的标准动作:公司必须在治理规则和内部控制上达到公众公司的要求;公司必须保持超出行业一般水平的业绩增长速度;公司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那真是一家公司最充满张力和紧张度的时刻。
但是,在这次“总部门前上百人爆发肢体冲突”的内讧事件中,我只看到了前妻、弟妇、姐夫、小舅子······让我来试着理清一下这出闹剧里的人物关系:蔡先生和潘先生是长达二十五年、股权比例完全一致的生意合伙人,而且蔡先生和潘先生的姐姐结了婚,因此,二位股东先生又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创业初期蔡先生主外、潘先生主内、蔡太太管现金。在家族事业最红火的时期,蔡太太、也就是潘先生的姐姐成为了公司董事,潘先生的太太成为了公司监事,在外人看来这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一幅和美景象。可惜好景不长,蔡先生和蔡太太离了婚,这其中还非常八卦的冒出来了一个蔡二太太和疑似小少爷,这个由姻亲关系联接起来的平衡被打破了,再加之一系列关于公司规范化过程中的不共识,蔡和潘氏家族之间的矛盾迅速升级。为了争夺对公司实际业务的控制权,潘先生、潘姐姐(前蔡太太)、潘太太引用公司创业之初的一份合作框架协议,任命另一位小潘先生(潘弟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但不幸的是,这份任命被公司现有的管理者依据公司章程认定为无效,并据此拒绝小潘先生的上任。
说理未果,大打出手。
蔡二太太也趁火打劫,爆出了一个索要五千万抚养费的八卦官司。于是媒体乐疯了。
天,任何一部豪门肥皂剧都没有这么好看。真是应了那句名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里面既有老公,也有老婆(还不只一个)。
合作框架协议和公司章程到底是哪个说了更算?不了解具体情况,但我个人的经验判断倾向于支持公司章程。当然,这最终得法庭说了算。
我最好奇的是一个问题:
这次内讧毫无疑问暴露出这家公司在高层团队、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系统上的超级漏洞,在这一过程中,两家私募投资人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作为?
对于很多民营企业家来说,引进投资人,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钱(越是有钱的企业私募越愿意投),而是寄望于投资人可以推动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和进步,解决一些自己不好解决、不好下手的特殊问题。从真功夫的情况来看,世界上没有救世主,门口的野蛮人更不靠谱儿,企业家还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做好吧!
而从媒体信息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同为创始人的蔡达标与潘宇海占有真功夫同等份额的股权,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权力方面,蔡达标几乎一人大权独揽,而潘宇海几乎没有管理权。该知情人士举例说,针对管理权问题,虽然潘宇海以各种形式强烈表达意见,但蔡达标依然不予理会。2009春节,由于真功夫停止了年终总结大会,潘宇海在内部网上以公开信的形式向全体真功夫职(员)工拜年,结果被蔡达标强行删除了。对此外界的理解是,蔡达标把潘宇海作为一个大股东向全体员工说句话的权利都剥夺了。
虽然一般来说“知情人士”都不大可信,但是我却相信这里的这位知情人士,因为他所举出的这个例子实在太真实了。也许很多人会感到难以相信,但我必须说:正因为其情节狗血,所以才真实。在现实企业中,有些企业家的偏执的确会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霸道和愚蠢水平。编剧都编不出来。
但是,我又疑惑于另外一个问题:作为股权相等的重要股东,潘先生为什么要死要活的争夺这个出力不讨好的管理权?要是我,就让蔡先生去拼命工作,自己坐地分红,干点自己想干的,享受财务自由的生活,不是挺好的么?因此我认为这里面一定还有玄机,拭目以待。
据说真功夫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还保持了几十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多好的日子啊!烂了成长的果子、争夺待定的利益,牺牲公司名誉、曝光家族内讧,可惜,可叹。
真功夫,想必是米饭吃撑了,真有闲工夫。
唉!这个世界!
别问我他们应该怎么办。在经营管理问题上我不做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