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经济适用房?


昨晚看电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山西吕梁经济适用房的混乱现象,再联系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有关经济适用房的违法违规事件,真的有些让人触目惊心,值得我们政府反省。从湖北武汉的六连号,到郑州经济适用房改别墅,再到各地诸多开着宝马住经济适用房,以及大肆倒卖经济适用房的公开的秘密,都不得不让我们政府去深刻的思考,这经济适用房到底给了谁?又到底是为了谁?在当下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严重脱离老百姓购买力的现实情况下,经济适用房似乎已经成了那些希望居者有其屋的普通百姓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现实又是怎么样呢?有句歌词唱的好,现实总是太残忍!对于经济适用房的种种乱象,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其中的根源,症结之所在。

1》某些地方政府与民争利,而不是为民谋福利。这种现象可能不仅仅出现在住房制度方面,在很多民生方面都存在,究其原因可能与我们的政治制度有些许的关系。我们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民负责。也就是官员都是看上级的脸色行事,而不是看百姓的需要办事,当然我们广大百姓的利益就会被喊在嘴里,无法付诸行动。

2》监管者执行者制定者集于一身,政府又当裁判,又当球员。最后的结果是无人监管,无人负责,并且导致大量钱权交易,最后出了事互相推诿。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对于权力和腐败这样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花和尚念歪经。也许中央政府的很多政策都是很好的,但到了地方政府就出问题了,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是GDP惹的祸,都是政绩惹的祸,中央要GDP,地方政府只能卖地,谁还有那闲情逸致盖什么经济适用房呀!就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

4》经济适用房的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天天喊,就是没人盖的现实,必将助推本已在高位的商品房市场,最后必将导致中国住宅市场的畸形发展。某些开发商说什么刚性需求必将推动房价上涨的理论,听起来是没什么错的,但刚性需求是不是都来买他的高价商品房应该值得商榷,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有些老百姓的刚性需求应该是由政府来保障的。


总之对于经济适用房,我们的政府应该做一个阳光政府,阳光的两层含义:1:透明2: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