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要的不是熊市也不是疯牛,要的是慢牛


韩和元

一、不要错判决策者的用心

729日的收评文章里就明确的指出,当股票市场出现大的调整的时候,决策者基于维稳的目的,甚至会出面对市场予以安抚,这点于729日晚央行发表的声明和87日三部委在收市后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得到了有效的印证。

但有一点是大家务必警醒的,那就是决策者的目的仅仅旨在于维稳,而不是在于放纵资本市场的非理性蔓延。

二、财政部副部长的话里有玄机

关于这一研判,事实上我们在727日的文章里已经向投资者做出个警示,即:“对于日益疯狂的股市,决策层可动用的工具还很多。我们的基本研判是,如果股市还没有丝毫收敛的意思的话,那么决策者或会在对实体经济维持当前政策格局的前提下打出组合拳,这包括央行继续发行央票正回购流动性,证监会将进一步加速IPO的发行速度,以增加供给来改善供需结构,同时银监会将进一步强化资金流向的监测。而在以大力推行出口退税力促出口,继续维系积极地财政政策的大前提下,如何开拓税源将是决策者头痛的事情,而面对非理性繁荣的股市,我们认为当前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提高印花税。”

关于这种判断近期银监会就落实巴塞尔新协议尔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务必提高到12%的硬性规定、中国移动等红筹大象的回归及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就颇值得我们玩味----在回应印花税调整有关问题时,丁副部长表示财政部将进一步关注资本市场运行态势,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特别是股票市场的稳定监控机制。

三、调整不是还没有进行而是已在有序的开展了

从丁副部长及近期各相关部委的表现也印证了我们在729日的收评文章里所提到的:维稳是我国政府一贯的主张和施政原则,特别在处于当前这样一个特殊而敏感的时期,暴涨暴跌都不是决策者所乐见的。对于决策者来说他们所求的不是熊市也不是疯牛市而是慢牛市。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苏宁同志虽然强调不是针对货币政策,但事实却必须是我们需要看清的,那就是对资本市场的整体调控已经在进行中了,近期央行正回购力度的加强、银监会就落实巴塞尔新协议尔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务必提高到12%的硬性规定、中国移动等红筹大象的回归等等。当然正如我们在727日所做之判断:无论是推出何种政策,在整个过程中,决策者将会努力把握好节奏,以此来规避可能带来的市场的大调整。毕竟当下,股市的大调整带来的直接效应是财富的蒸发,而这种效应的必然结果是降低消费支出,甚而打击经济信心。

四、正确认识对资本市场调控的意义

确如我们727日所做报告里所指出的:随着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且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已经有趋稳的迹象了,这也就意味着年前决策者意图通过股市来达到救信心救经济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股市在大国民经济下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在当前这个特殊的环境下,通过股市来维稳经济维稳信心的使命却刚刚才开始。

关于这点我们在27日的文章里已经做过相应的论述:~~~决策者不得不思考的:或许他们更希望的是,市场成为一个理性的慢牛市,而不是像2007年那样的疯牛市。毕竟像20072008年那样的暴涨暴跌局面并不是当局所愿意看到的。毕竟当前的整体经济虽有企稳的迹象,但欧美等国的经济状况还存在大量的变数,出口依然不容乐观,CPIPPI两大先行指标依旧呈负,失业率或有保稳的迹象,但新增就业的压力依旧巨大,经济整体的不确定性客观存在。在经济尚处脆弱周期的当前,历史数据表明,过激的泡沫化运动,只会带来更大的去泡沫化运动,这种运动不可避免的将造成财富蒸化的效应。如果是在繁荣周期,也许这种损失可以从其他方面得到补充,而对其正常的消费和投资并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历史数据也证实了这点,譬如20055月中国A 股市场大调整,指数下跌到1100点左右,但同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是呈高速增长态势的,增幅更高达12.8%2008年前三季亦是如此。而我们又反观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增幅从2001年中的11.1%下跌到2002年底的9.2%,而同期的股票市场走势亦不容乐观,对此瑞士信贷的经济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这可以解释为股市下跌的负面作用。对消费的打击固然直观显见,同时由于财富的蒸发效应而出现的信心危机更应值得我们警惕。

但问题在于当前的经济运行轨迹已经不处于繁荣周期了,虽然不能说当前处于萧条周期,但当前影响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客观存在,对于这样的经济,我们充其量也只能够说是处于脆弱周期的。在这样的特殊和敏感的背景下,股市的暴涨暴跌,过激的泡沫化运动,和紧随而来的更大的去泡沫化运动显然是决策者所不乐于见到的,在为政者政治记忆里,20072008年的股票市场的异常暴动应该印象深刻。

结论: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熊市显然非决策者所乐见,非理性的疯牛市亦非决策者所乐见。慢牛才符合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坚信一点的是,在维稳的目的和诉求下,任何有可能破坏这种局面的市场行为都将引起决策者的警惕。因此在市场信心淡化、未来走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决策者对相关政策的推出都将会努力把握好节奏,以此来规避可能带来的市场的大调整。毕竟如我们前面所述的,在当下股市的大调整带来的直接效应是财富的蒸发,而这种效应的必然结果是降低消费支出,甚而打击经济信心。

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所述,非理性疯牛行情亦非决策者所乐见,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在回应印花税调整有关问题时,丁副部长表示财政部将进一步关注资本市场运行态势,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特别是股票市场的稳定监控机制就值得每个投资者再三回味和思考。

当然对于当前的股市我们还需要有一种最坏的预期,那就是干预政策在非理性投机氛围中失效,中国A股市场在2007年就演义过这一戏码。那么最后的利空将不再于政策上的因素而在于市场本身的非理性的结构性风险。

 

另明日公布CPIPPI等相关数据,给予去年同期中国乃处高通货膨胀期,其基数自然偏高,固我们预期所将公布之数据,同比尤将为负,而环比则有望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