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远见――胡絜青先生二十年前的两件提案
舒 乙
偶翻差不多二十年前的全国政协提案目录汇编,无意中发现有胡絜青先生在全国政协第七届三次会议上的两件提案,其中第419号是《加强食品检验,保障人民健康》,第671号是《加强对全国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德育和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案》,前者属医药卫体类提案,承办单位是卫生部、农业部,后者属教育类提案,承办单位是国家教委。
提案人都是胡絜青先生一人,时间是1990年,当年她85岁。
胡先生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界别是文艺界。
真没想到,这两件提案居然提得那么早,二十年前!
而且,是那么重要,如今,这两件事几乎已是全民最关注的大问题了,有的,如食品安全,刚刚进入立法的程序,日前公布了第一桩相关法律,即有关牛奶的安全标准和统一检测方法,迟了整整二十年。
其实,不少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变得既严重又无奈,纠正起来非常困难了。
政协提案的价值就在于有识之士在问题刚刚露头的时候就尖锐地把问题提出来,此时,也许,问题还并不严重,也许,多数人还并不以为然,甚至完全没当回事;偏偏,在这个时候,政协委员,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几个人,有预见性地把问题提了出来,提议要抓一抓,要着手解决,要进入研究视野,在立法。
这仅仅是问题的第一步。
第二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就是有水平的有预见的提案要被承办单位接受,为此一定要有慧眼,能识好货,能领会提案的预见性,以利及时进入真正的运作程序。可惜,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胡先生的两个提案就是例子,反过来说,如果她的提案早一些被重视,像三鹿牌牛奶掺入三聚氰胺之类的恶性案件或许根本不会发生。
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的提案也是既重要又及时的提案,也带有预见性和全局性,其出发点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导学生避免一切从利益出发,从而保持道德上的正直和善良。这个出发点是带有立国的根本性大前提,必须由娃娃抓起,特别是由中学生抓起。实践证明,胡絜青先生这个提案不仅是带有远见性的,而且是特别切合实际的,是切中时弊的,大至官员的贪污腐败,小至商家的假货假药,乃至工程的偷工减料、矿难黑窑,无不是由利益驱动,利欲熏心所至。这个提案之所以特别有预见,就在于它着眼于教育,把对中等学校的学生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当作头等大事,当作立国之本,当作工作母机,当作千秋大业来看待,预见到了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思想最后会导致变成一个畸形社会的可怕前景。应该说,这个提案是落实小平同志的“两手都要硬”思想,要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庆幸的事,经过了若干年的筹措,教育部门终于出笼了相关的道德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的政策规定,当前的关键是认真落实的问题。
人无远慮,必有近忧。这两个提案最能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