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南山召开“惟贤法师九十寿诞研讨会”,到会的领导有: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总顾问、名誉会长:原市政协主席张文彬、市政府顾问甘宇平、原政协副主席窦瑞华、人大常务副主任余远牧、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叶贵本、教委主任彭智勇、邮电大学校长陈流汀、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教授、学者、企业家等、各位专家学者、弟子和追随者等出席了研讨会。
惟贤大师以九十高龄之身从合川赶到会场,全场起立,鼓掌欢迎。会上惟贤大师发表了精辟的开示:感谢党和政府对他和佛教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改革以来的宗教政策,并分析了他能长寿至九十的秘诀,以及太虚大师对他“人间佛教”的嘱托,他总结九十年的光阴仍然是非常短暂的一瞬,能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工作,干事业是非常宝贵的,他期望大家珍惜生命,抓住宝贵的光阴去做有意义的事业。
叶贵本会长对惟贤大师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惟贤大师是我国佛教唯识学的泰斗、中国著名的佛教大师,是爱国爱教的楷模,他的高尚品德和渊博的知识和大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惟贤法师-生平
![]() ![]() |
惟贤法师 |
他七岁时开始读私塾,三年便读熟了《四书》、《五经》。十至十二岁在蓬溪县白塔寺出家,拜定光法师为师,深得定光师爱护。出家后仍背着书包念完了小学,写出了《小沙弥的新年》一文载于当时的蓬溪县报上。十三岁至十五岁时,到四川南充集凤王恩洋先生创办的“龟山佛学院”学习。王恩洋先生在“如何做人,如何完成做人的品格”方面,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奠定了他深厚的儒学基础。
1936年,惟贤法师到重庆缙云山,考入太虚大师创办、法尊法师主持教务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成为汉藏教理院最年轻的一名学生。在汉藏教理院,他由普通班升至专修班,循序渐进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佛学基础。此时的惟贤,学识精深,才华横溢,诗文并茂,并会藏语、英语,他频频在《海潮音》、《佛化》周刊上发表唯识、因明诸多论文,深得太虚大师、法尊法师的喜爱和器重。尤其是太虚大师对惟贤耳提面命,更是给予了他极大的教益。
1938年,法尊法师为惟贤授沙弥戒,21岁在开县大觉寺依止雪松法师受比丘戒。
1941年毕业后即开始了他的弘法事业,随雪松法师在开县创办了大觉佛学院,先后任教授、教务主任、副院长等职。同时创办并主编《大雄》月刊,著有《心经讲录》、《唯识纲要》、《因明纲要》、《淡泊诗集》、《大觉诗稿》、《中国佛教青年之前途》等著作和刊于全国佛教报刊杂志上的若干佛教学术论文。
建国初,法师任重庆能仁寺佛化学校教导主任兼重庆市佛教协会筹备工作组秘书长。1954年蒙冤受屈,在铁窗里度过了二十六年零十个月的漫长岁月,法师靠的是患难中的真情和坚定不移的信仰撑过劫难。
1980年,法师回到重庆慈云寺,领时命、顾大局、理万机,投入到弘法利生的繁忙工作中,先后创办“佛教希望工程”,成立“佛教慈善功德会”,创办“母亲工程”,开办僧伽培训班等。
近二十多年来,老法师曾先后参访过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多次参加佛教学术、佛教文化方面的交流会议。在传戒、讲经说法等弘法事业方面,除了重庆、四川各地以外,他还多次应邀到深圳、上海等地,先后讲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经》、《阿弥陀经》、《大般若经》、《法华经》、《十善业道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等经典,著作有《惟贤法师诗文集(全三辑)》、《般若与人生》(已出版)、《法华经说什么》(已出版)、《唯识札记》(已出版)等。
2000年,老法师参访尼泊尔,任中国佛协代表团副团长。
2002年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十),日理万机的惟老在接电话时,不慎摔断了左腿,左腿股骨骨折了,作手术换了人造骨头,8月20日即能下地行走,9月16日居然还能来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5年,为了响应“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号召,85岁高龄的惟老,来到北京,走进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就“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佛法的弘扬与构建和谐社会”发表专题演讲。他谈到“和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和谐,就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005年8月,老法师应上海沉香阁四众弟子的启请,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要义》。
老法师丰富的学识,广大的慈悲心,超凡的智慧,圆融的佛学思想,被佛教学术界尊称为“当今唯识学泰斗”,当代佛门高僧。现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市佛学院院长、重庆市反邪教协会副会长、重庆慈云寺方丈等职务。
惟贤法师-苦修弘法
![]() ![]() |
惟贤法师 |
然而,正当惟贤受众人之托努力工作的时候,却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有人看到惟贤工作能力非常强,要他脱下僧装到机关去,惟贤坚持不同意,因为他从小就受到的是佛教的恩惠,是佛教给了他学习的机会,是佛教让他成长起来,他已经与佛教融为一体,立志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佛陀,毕生从事弘法利生的伟业。1954年惟贤蒙冤入狱,先后在重庆、泸州、南溪等监狱,度过了近27年的漫长岁月。在狱中他在劳动之余,抽出时间不懈地系统学习了中外哲学、医学、历史学等书籍,牢记太虚大师对汉藏教理院学生的“淡宁明敏”四字院训,坚持默诵《大悲咒》、《心经》等佛经,以定力和信仰度过难关。有一次监狱举办学习活动,惟贤法师作了一天的报告,谈学习毛泽东著作的体会,监狱长感到非常惊奇,佩服他读了不少书。虽然监狱里面不能公开表示信仰佛教,但是法师内心的信仰仍然不变,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人生。有一次法师发烧到40度,医生都说不行了,要准备后事。法师心里默诵《大悲咒》,几天后热度全退下去,众人都为他的病突然好了觉得不可思议。
1980年,惟贤平反出狱,当时有人劝他就在当地就业,渡过晚年。但是他觉得自己已经虚渡很多时间,现在要加倍工作,去补回那些丢失的时间,把佛教的事业重新光大。他回到重庆,在市政府支持下,全身心地投入修复寺庙和落实宗教政策的活动中。1981年惟贤在重庆慈云寺主持宗教活动。慈云寺曾是著名寺院,但当时已经成为工厂的库房,文物丢失,佛像破坏。经过他多年的努力,慈云寺重新恢复,道场清净,佛像庄严,香烟缭绕,僧尼安居,成为重庆市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42所重点开放寺庙之一。1984年荣升慈云寺方丈。
1987年惟贤被推任四川省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90年任重庆佛学院院长。1993年任重庆直辖市佛教协会第一届会长。1993年率先在全国创立佛教界“希望工程”,累计捐款200多万元,救助失学儿童2万多人。1998年又成立了“佛教慈善功德会”,创办救助“母亲工程”,关爱下岗职工,充分体现佛教慈悲济世的菩萨精神。其中可祥法师曾捐助20万元,在开县修建了两所小学,深得重庆佛教界和教育界人士的赞扬。2002年继任重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会长。200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
![]() ![]() |
唯识札记(惟贤法师选集) |
惟贤法师精通三藏,深研经论,博学多闻,他亲近一代佛门领袖太虚大师将近十年,除了“立品立德立行”外,还深得太虚大师“八宗平等、人生佛教、菩萨学处”思想心印真传,始终如一的以太虚大师思想为指导,按照太虚大师的志向在努力,践行人间佛教。他极力强调佛法弘扬一定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机制宜,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契机契理,与所处的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社会背景相适应,在“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此三句话出自密宗经典《大日如来灌顶经》)的原则指导下,发扬“莲花精神”,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为当前社会服务,为现实人生服务,启迪人生智慧,为人们消除烦恼,解除身心病苦。
他不辞辛劳,为法忘躯,四处应邀传戒、讲学、参访、弘法,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为佛教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佛教人才的培养竭尽全力,为佛教慈善工作的开展四处呼吁,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其所到之处,作狮子吼,宣妙法音,处处展示着敏捷的才思、严密的逻辑和健康、饱满、与时俱进的精神。其才华横溢不减当年!其广博的悲心可昭日月!
惟贤法师晚年在依法有序管理寺院的同时,特别注意积极培养和选拔培养青年僧尼,佛教的慧命能不能传下去,人才是最重要的。他要求弟子学习时事政治、佛学基础知识、课诵唱念等,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培养了一批僧才,并选送了几批到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四川尼众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等佛教院校学习深造,毕业后都成为佛教事业的有用人才。他的弟子正刚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一直在佛教教育岗位上工作,甘于清贫,长期在中国佛学院里教书育人,为佛教界培养了不少有用的人才。正刚法师是我国佛教界里的新秀,继承了乃师的衣钵,是当前我国僧人唯识学研究的佼佼者。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学术研究会委员、重庆佛教协会副会长,北碚温泉寺住持,目前正在致力于汉藏教理院的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