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谈理想似乎让人觉得有些矫情,不过无论什么时代都不能抹煞理想的存在与意义。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集体都有着各自的理想。只是这些理想各不相同,存在方式不同,驱动力不同,从理想到现实的驱动方式不同。想混吃混喝和想成就大业一样都可以被称之为理想,去除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滤镜,不论怎样的目标都可称为理想。
记得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公司打出的口号是‘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回想起来这便是企业对个人理想与集体理想之间关系的一个定位。其中传达两个信息,一是个人理想要与集体理想有着共同的取向,个人和集体都会有更好的发展。二是个人理想必须要遵从集体理想才可能得到好的发展。
个人理想与集体理想必然的存在着一定的博弈关系,两个理想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一致,当然对于集体的领导者而言这个关系又有不同。其实在一个集体中关于理想会形成一个三角关系,即‘集体的领导者-集体-集体里的个人’。集体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实质是:集体领导者与集体中的个人通过拉拢或贴近‘集体理想’来实现‘个人理想’。
集体领导者通常是通过将个人理想集体化来借助集体的力量实现个人理想。对于集体领导者而言,其理想肯定较其他个人更加贴近于集体理想,或者说对于集体理想有着更大的掌控权与影响力,更有甚者有些组织领导者的理想即是集体理想。然而理智的领导者通常不会向组织成员高调宣称你们要为了我的理想而奋斗,而会鼓励大家要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因为人自私的本性会致使只有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时候才可以激发出最强的动力。因此领导者要有效的领导这个集体就必然要把大家的理想往一块拉拢,同时将自己的理想贯注于集体的理想之中,从而借助集体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现代企业推崇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其实就是在发挥这个作用,让人潜意识里接受企业的理想即是自己的理想,或者公司的理想的实现必然带来个人理想的实现。各种党派的党章、各种宗教的教义也都是一样的性质。所不同的是这个集体的组织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个人理想与集体理想之间关系的一些差异。
集体中的个人通常在集体中实现个人理想的方式会有几种。第一种是个人通过在集体中为实现集体理想做出的贡献,从而获取某些回报以帮助个人理想的实现,可谓之交换理想型;第二种是个人理想不等同于集体理想,但是借助集体理想实现的过程来实现个人理想,可谓之裹挟理想型;第三种是个人完全将集体理想等同于个人理想,那集体理想的实现也就是个人理想的实现,可谓之被理想裹挟型。这三种类型基本上可以概括集体中的个人理想与集体理想的关系,也可以概括以各种面目与状态存在于集体中的人的心态。交换理想型的人通常按时按量完成集体事务;裹挟理想型的人在完成集体任务时较为积极,并努力在事务中寻找更适合的任务去完成;被理想裹挟的人则会充满热情的完成各种事务,并主动推动组织发展进步。
经过这一通分析不难看出,从个体的角度应怎样去面对‘集体理想’。对于集体的领导者,当然是要努力的让个人理想转化为集体理想,无论是真正的转化还是通过包装与宣传。对于集体中的个人则是要认识清楚个人的理想与集体理想之间的关系。在我个人看来,交换理想型是相对比较低级的方式,实现个人理想会比较的艰难;裹挟理想型属于在夹缝中求发展,风险较大。被理想裹挟型则会生活的比较积极与快乐。个人如果脱离集体是很难实现个人理想的,因此如果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么努力将集体理想贯注到自己的骨子里,要么努力成为集体的领导者,这两种才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最好方式,相对于另外两者对理想的追求更加纯粹,也更能够享受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也就是所谓的共赢,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如果能早些看清个人与集体理想之间的关系,在判断如何选择职业与工作甚至做一些重要决定的时候可能会有更明确的方向。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