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中人还是愚蠢提问?


 

消息实在是不全面,仅仅转载而已

易中天前晚作做客北京卫视科教频道的《非常网络》,在面对主持人所谓的“愚蠢”提问时,易中天不再配合,甚至拒绝回答问题,现场气氛僵到极点,两位主持人几度被噎到无语,甚至眼泛泪光。很多网友认为易中天对主持人和媒体的冷嘲热讽显得其偏执狭隘、狂妄自大;而某电视台的领导则表示,“我们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主持人不懂就是不懂。”

很难判断现场发生了什么?如果仅仅从网络媒体的只言片语当中,易中天先生大有刁难之嫌,两位主持人到底问什么了,显得如此“愚蠢”?所以,是非判断需要眼见为实,方可传播可信。

有几点倒是可以探讨一下:

1、  所谓的媒体总爱问动机。这太正常了!一个人的选择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什么是他行为的精神原动力,这不正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地方吗?我多少认为这是正常的。如果问:易中天老师您的《品三国》的出版有没有经过专业团队策划?易老师大可回答他就是了,无须如此尴尬。然而,我实在无法想象两位主持人提了一个多么“基础”、多么“愚蠢”的问题,让易老师如此语重。

2、  别把主持人当专家,这绝非同行的开解。分析数据得出观点的人和分析观点得出结论的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所以,我们适当的要给主持人一些理解。但是,反过来说,我是相当反对主持人利用大众传播的工具,无根据的发表言论的,很多所谓的“民生节目”的“民粹色彩”相当浓厚,这确实也有主持人个人修养以及了解材料的主动性有关。嘉宾多一点宽容,主持人多一点学习,于是“愚蠢提问”少了,“性情中人”也少了。

3、  易老师倒是很了解电视流程,主持人算什么,关键是谁出了稿件,这才是提问的依据。主持人背后是一个团队,很多从业者现在都没有明白自己是在为谁服务,为电视台?为栏目组?为制片人?其实就是为了主持人一个人,他是你们所有人的符号,主持人的尴尬就是整个团队的尴尬。于是,我们哪里能说:“主持人不懂就是不懂”,这个板子打得冤枉,推卸责任的言语出自自己的管理层,实在让人失望!回到事件本身,主持人和制片人可以暂时停止录制,和易老师沟通一下,录制也就会顺畅很多。

4、  学会爱护你的员工。事出后,我们是否客观一点看待这个事情,不要被某种情绪渲染,甚至不要被某种社会化的力量左右,认真总结原因才是实在的。“为什么只能是主持人给别人上课呢?主持人也得像别人学习,跟易中天老师这样的嘉宾做节目就是吸氧的过程,只有大吸才能大放。主持人不懂就是不懂,我们只有认识到这种差距和不足,并把它放大,才能有进步。”——这种内部开会的话,留给内部讨论总结再说,这对其他媒体的记者实在有些冠冕堂皇,可见“主持人上课”的印象在这位领导心里多么根深蒂固,我想再问一句:到底谁在“上课”,您想清楚了吗?

最后我想说,我对事件的了解也是来自于网络,没有在现场,我也相信易老师的风度和人品,正如他的《品三国》一样——儒雅纯清。所以,“不炒作”的感受尤其深刻,于是,仅仅从自己的专业提出一些看法,仅此一书,不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