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的发展,促使很多企业为了知名度,顺势利导推出企业博客,以此搭上web2.0的潮流,通过与网友无形中的互动,来增加企业的能见度、增加产品的营销收入,但往往却有许多失败的例子,最后的结果是企业本身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
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本身的短视近利,企业主或从事网络营销、规划、分析的人员仍然将思维停留在过往的脚步,甚至连IT专业的人员本身也只愿意停驻在现有的技术范畴,害怕并且畏惧接触新的领域和知识。
他们将新的知识视为风险、视为绊脚石,以致永远只愿安心的在原地踏步,在原地自满自足,宁愿思考出一百个不愿意变革的理由以安慰自己的心虚,也不愿意去正面思考出一个接纳新知识的方法,宁愿告诉自己新的知识是新的风险,新的知识是新的破坏,新的知识是传统的背叛,新的知识是产业的累赘;因此花了许多时间思考了许多充分的理由,以顺利的说服了自己,现有的框架和熟悉是最好的,但从不花半点时间告诉自己,如何思考看待新思维、新潮流、新知识,最后当失败时仍然去找理由,仍然不为成功去找方法。
因此观察了许多企业博客,发觉其中经营失败的隐藏因子,都有类似的风格:
一、包装太华丽
经营某项产品或顾问某些专业知识的企业,想藉由本身企业长久以来所累积的产业知识、专业领域价值或商品知识,经由企业博客与网友进行互动,通过网友的疑惑、好奇、寻求解答的过程中,认识了企业。
这本来是很好的一种渠道模式,但一些企业却因商业包装过度,让人怀疑专业到底是否充足。一个想通过专业获取商业的动机,最后却让博客经营成商业的侵染大于专业的交流,网友渐渐的不信任,甚至嗤之以鼻。
企业深知会在类似博客中交流的必然是绝对性的潜在客户,所以急欲把握商机,一切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第一优先,却形成另一个极端:商业利益并未增加,商誉却无形中直落底线。
表面看,和商品本身一样,过度商业包装源自”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过度包装愈演愈烈的”过”字,是企业和商家不择手段追逐利润的恶果。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商业博客诚信互动的公关原则。
企业博客营销失败因素剖析(1)
评论
4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