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作为一个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却在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作为一个经历时代变革,跨越制度、文化差异的大学者;作为一个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30年,晚年回到祖国投入教育事业的老人——这位年近九旬的物理学大师,凭其复杂的人生经历,睿智聪颖的科学头脑,应该能对中国教育作出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进而用他独特的影响力去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可惜的是,这位大师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希望,反而像一个百灵鸟一样,到处在为中国教育唱着动听的赞歌。
2005年,杨大师唱出了“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的观点,“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我一直坚信,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而且爱屋及乌讴歌起了中学里的应试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在中学时代训练题目做得好,而且学习注意力很集中;相反美国学生则有很大差距……这说明中国对学生的中学时代基础教育是成功的。”
这真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啊!中国教育办得比美国都好了,岂不是地球上最成功的教育吗?教育部的官员听了肯定会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杨大师的这番理论,看谁还敢再批判中国教育!杨大师既然如此赞许时下的中国教育,真应该让老人家转世到现在的中国,让他也在时下中小学的地狱里走上一遭,看他还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如果命运不济的话,说不定早就像西峡一高的那个学生一样“过学死”了;如果性格刚烈的话,说不定早就从教学楼顶奋然跃下,为分数“不成功便成仁”了。
中国本土半个多世纪一直无人问鼎诺贝尔奖,这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一块心病,对此,杨大师于2006年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教育体制不对头,我完全不同意!”针对“北大、清华这类国内顶尖高校,国家每年都拨很多钱支持,但都没培养出问鼎诺奖的人才”这样的问责,杨大师是这样谆谆教诲我们的,“不能这么理解。首先,中国对科技的投入还远远不能和美国等国家相比,相差很多。而且一些前沿的科技工作,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慢慢来做,不能急于求成,毕竟中国一开始的底子比较薄弱。”
多么善解人意的杨大师啊!中国大陆获不了诺贝尔奖,原因不在教育体制上,只是科技投入还没达到获奖的程度,并且还不能“急于求成”,六十年了,我们都不要“急于求成”,请问杨大师:中国还需要几个六十年,才是不“急于求成”,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呢?
当然了,大师毕竟是大师,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实让人佩服,对中国本土人士获得诺贝尔奖,杨大师是非常乐观的,因为“现在中国很多学者的科研还是很成功的”。而且杨大师还为中国人民列出了获诺奖的时间表,2007年杨大师接受“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的邀请前往硅谷演讲,当被问及何时中国人将再拿一个诺贝尔奖时,大师豪气干云地说,若要他打赌,他认为中国人在20年内可能有诺贝尔奖得主出现。他认为最有可能的科目为数学,因为数学研究不需要设备,不需要大量资金,只要有纸笔便行,数学研究不需用到大型计算器,用一般个人计算机就可以……面对大师的信口雌黄,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难道一代物理大师真的老糊涂了,真的不知道诺贝尔奖不设数学奖吗?如此忽悠中国人民,杨大师什么时候学会了赵本山的这套忽悠本事?
当然,杨大师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也会偶尔批评一下中国教育。前几天,杨大师携其娇妻翁帆为东莞理工学院(大师于1993年成为东莞理工学院名誉院长)新建的一座“杨振宁铜像”揭幕。在接受采访时,大师对国内很多人批评大学教育很是不以为然,“这些批评不是没道理,但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大学的作用,世界公认的有三方面:一是培养学生,二是贡献社会,三是科学研究。从第三点来看,中国所有大学都还没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2009年5月19日金羊网—羊城晚报)
这真是破天荒头一遭,杨大师终于开口批评中国教育了,“中国所有大学都还没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但这个批评未免太温柔敦厚了,“第一流大学不是一两天时间建成的,也不是一两亿投入就见效的。美国有这么多年的GDP高增长,加上二战后几十年的教育传统,第一流大学才这么多。”要问中国建国都六十年了,为什么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杨大师已经替有关各方把罪责开脱得一干二净,连美国都不过如此,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就这样隔靴搔痒地批评了一下,杨大师还怕失了君子风度,赶紧唱响主旋律,“可是你要看到中国大学培养的本科生及其对社会的贡献。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大学是非常成功的。”
这才是真正的杨大师,时刻不忘与时俱进,时时都在高扬时代主旋律,自觉地充当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角色。教育部的官员们多幸福啊,怪不得他们说起三十年教育取得的成就来是那么的眉飞色舞底气十足,得到一代物理学大师的理论支持,不牛气也不行啊!
只是我想问杨大师一句,中国大学培养出那么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逼得大学生要么去卖猪肉、当搓澡工,要么只能硕士博士一条应试死路走到底,而现实却是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大学生去做,这就是中国大学在培养学生和贡献社会方面的伟大作用吗?
呜呼!杨大师啊,你还是低下尊贵的头颅,去看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农民大伯是怎样评价中国教育的:“不读书将来要穷,读了书马上就穷”。你清楚教育在其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使人生还是使人死呢?等你弄通了这个简单问题,你再来评论中国教育吧!否则,你还是闭上尊贵的百灵鸟嘴巴,保持沉默未必就不能显示你的高贵。须知,中国的太平已经被人为粉饰得失去了本色,假作真,真作假,真真假假,神鬼莫辩,你干嘛还要趟这个浑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