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二十年经济改革(一)---《千年财经》连载


       汉帝国,汉武帝,在财政压力持续增大、呼唤社会捐款未果的背景下;在自己动用私房钱支持国家战争、而其他富豪袖手旁观的心理刺激下,汉武帝出招了。

此次经济改革覆盖面那是相当大的,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政策,全部彻底翻新;从宏观大政,到具体行业,一个都不能少,全面涵盖。这轮经济改革的长度也是令人惊叹的,如果将元狩四年开始的“算缗令”开始,到天汉三年的“榷酒酤”暂时完结,这轮经改长达二十年,如果从元光六年征收车船使用税开始计算,那时间跨度更长。

具体到货币政策方面,二十年的经改措施主要包括:

一、发行白鹿皮材质的超大额货币,并采取措施强制该货币进入流通领域;

二、发行大额白银货币;

三、政府收回铸币权;

四、明示天下,伪造货币将被直接判处死刑。

 

在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方面,更是重拳出击:

一、冶铁行业彻底国有化;

二、盐业彻底国有化;

三、造酒业彻底国有化;

四、国家设立“物价平准部”,以调控物价为名,切入商业流通领域,全面控制经济流通领域、获取暴利。

 

在税收政策方面,那措施真是千载之下,读来都威震人心、人胆、人肺啊。

一、元光六年开征的“车船使用税”维持原税率、原征收方式不变;

二、启动“算缗”,按现在的话语来看,就是全面征收财产税、物业税;

三、颁布《打击透漏税管制办法》,偷漏税者,其家产全部没收,并被判戍边一年;个人可以揭发偷漏税者,揭发者将获得被揭发人财产额50%的奖励。

 

 

货币改革献身第一人

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了两种大额货币。一是在一块一尺方的白鹿皮的四周绣上彩色丝边,称“皮币”,值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衬托)璧,然后得行”。

   二是用银锡合金制币,“大者圜之,其文龙,直三千;次方之,其文马,直五百;小者椭之,其文龟,直三百”,称“白金三品”。

   时至今日,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疏解财政困境,最直接的措施都是启动印钞机,疯狂的印钱,管他什么通货膨胀呢,先把眼前的支付困难应对过去再说。汉武帝这也一样,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搞起了大额货币,面值四十万的白鹿币、面值三千的白银龙币、面值五百的白银马币、面值三百的白银龟币。这年月,大家伙儿脑子里还没有什么货币额度的概念呢,使劲杀白鹿剥皮吧。

   交换媒介、价值标准是货币的基本功能,华夏民族以前折腾货币的时候,货币的交换价值、价值标准基本吻合,也就是秦半两啊、三铢钱啊、五铢钱啊,这个钱本身的价值和货币面值差距不太大。就是从白鹿币、白银三币这里,出现了货币价值和面额的巨大差价。这种货币价值和面额的差价就是铸币收入,也是现在发行纸币的政府的一个重要财源,这种巨大差价主要是靠政府信用维持的,政府有信用,货币按面额流通,政府没信用,纸币不过是废纸一张而已。

   汉武帝能搞出这样一个白鹿币,从货币进化的历史上,到真算得上是高瞻远瞩、很有前瞻性啊,一张皮子就在整个货币流通体系中创造了四十万的购买力,这要是按照五铢钱足额铸造,那得花多少成本、要用多少铜啊。

   但问题是那年月,很多人没有政府信用这个概念,大家眼里千百年来,见得都是足额的货币、是真金白银、最惨的见得也是贝壳,你拿一皮子,镶一花边,就告诉我价值四十万,这不蒙事吗?

   汉武帝自己也惆怅这皮子花边好镶,买东西不容易啊,货币好印,让这货币实际进入流通领域难啊。惆怅许久,想出一主意,此前王侯将相进京面圣的时候,都要进奉苍璧,以苍璧作为拜见天子的礼器,最后汉武帝和此次货币改革的主要负责人张汤一商量,你也别进奉苍璧了,要来就来个狠的,爷这一堆花边白鹿币没用出去呢,于是下规定,要求亲王贵族到长安朝觐皇帝时,都要按四十万的价格购买白鹿币。穷人也没那实力花四十万,整块皮子回家供着,这种时刻就要王侯将相这些具有购买力的人物出马。命令一下,大家纷纷异议。

    面对各种不同意见,汉武帝就征求当时财政部长颜异的观点,颜异提出了不同看法:“今王侯朝贺以苍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意思就是一块玉璧才价值几千,你一鹿皮就四十万,货币价值和面额差太多了。颜异显然不认同汉武帝的信用意识啊,哈哈。

   武帝于是大为不高兴,张汤本与颜异有仇隙,后来有人告发颜异发表异议,武帝让张汤审理颜异一案。《史记·平准书》载“(颜)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多惨烈,一代财政部长颜异为了货币改革,连保持沉默的权力都没有,就被人做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