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障制度背后缺少什么?


养老保障制度背后缺少什么?

 

  昨天,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结合新医改方案主讲《公民健康保障与服务型政府》。杨燕绥也是与我同年代的人,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出版过十多部专著和译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金融研究》、《战略与管理》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科研合作项目40余项,是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知名专家和权威人士之一。目前还担任《管理型医疗》课题组组长。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

 

  她主要研究领域:养老金与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险与公民健康保障、劳动关系与弹性就业机制。

 

  她认为保障公民健康是政府的义务也是责任。她从资本主义为什么还没有灭亡开始,谈到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她指出,资本主义为什么还没有灭亡是因为早在1883年德国出台了《雇员医疗保险法》,该法具有和谐劳资关系,避免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193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建立了社会保障,这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为它的公民提供健康\养老安全保障,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呢?

 

  养老保障是社会各界和中央决策层近年来讨论的几大公共问题之一,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现状如何?制度难点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专家们认为目前的问题在于,一是 “城乡分离”保障体制现在仍在加强,二元结构衍生出四元结构;二是农民工问题,养老保障体系本来就很脆弱,如果把农民工加进来会有一个不小的冲击;有一种说法农民工加入养老保障圈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交了费是养活城里退休的人,他们有双重的养老负担,还要养活自己年老的父母。三是贫富问题,很多人认为养老保障一定程度上是穷人补助了富人,因为一是富人的老婆不工作却领取一半养老保障,而穷人两边都工作;二是富人的寿命比穷人长,享受养老保障的时间也比穷人长。

 

  杨燕绥教授认为,养老保障制度的难点是背后没有一个服务型政府。一个服务型政府应该把社会保障看成国家对公民的第一保障。GDP中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作为社会保障,如果没有这笔预算,说明公共财政还没有起步。

 

    如何在未来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上,我们应当如何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杨燕绥教授认为,在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上,政府理念转变和组织体制改革很关键。政府不是规模大小的问题,而是理念和功能问题。现在公共基金越来越多,如果钱权不分离、机构不独立,就没有公开的监督机制,公共基金必然变成公共陷阱。

 

    一项政策是否发挥效能于政治民主和公民参与意识很有关系,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就是强调这一点。怎么赚钱是经济,如何花钱是政治,我们的政府每年要告诉大家要用多少钱干多少事,下台的时候要说清楚花了多少钱、干了多少事、没干的原因是什么。美国的养老金精算短期15年,长期75年,75年中允许有5%的误差。中国也应当把养老金精算说清楚。杨教授认为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是最好的。他们的公民都知道自己养老账户上有多少钱。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就是政治民主、国家理财和社会和谐的集合。但愿我们的医疗制度不要成为骂医生的制度,其实骂医生的背后就是公共政策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