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远未结束,复苏仍需努力


  国家统计局才刚发布的5月份的CPI指数较旧年同期下降达1.4%,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下降了。而同时公布的PPI指数也较旧年同期下降达7.2%,该指数已经是连续第六个月呈现下降趋势了。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们可见,CPI同比下降1.4%,而环比则下降0.3%。与4月份相比,同比跌幅缩小0.1个百分点,环比跌幅扩大0.1个百分点。1-5月累计,CPI较旧年同期下降0.9%,降幅大于1-4月的0.8%,而官方全年CPI的调控目标则为增长4%左右。而PPI较旧年同期下降3.3%,2月份下降4.5%,3月份下降6%。1-5月累计PPI较旧年同期下降5.5%,降幅高于1-4月的5.1%。

  上、下游价格指数连续下降,这表明整体经济不振、需求仍然疲软。虽然5月之CPI同比降幅比较4月之同比数值有所收窄,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这其中还存在两个我们不应该忽视的基本事实:

  1、假日因素:虽然中央取消了5月份的黄金周,但是5月份仍然有劳动节和端午节两个小假期,较之4月份仅有一个清明节,节假增多并增长,显然这将有助于增加社会总消费额及提升物价。

  2、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随着美圆的贬值,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扬,而这也无疑会影响到零售物价的上扬。如果剔除这两个基本要素,事实上5月份之CPI的降幅远较当前录的之数值要高。

  而问题更为严重的是,PPI的降幅,我们知道PPI,本身就是CPI的先行指标。而5月份之PPI较旧年同期下降7.2%,降幅大于4月份的6.6%。这似乎在预示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CPI降幅会进一步恶化呢?

  毕竟一些事实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正视的,譬如全球经济的低迷、及因此而导致的需求严重疲软,一起使得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投资融资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实际消费凋零,经济畸形发展,在国内外消费需求同步凋零的大前提下,物价不断下滑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另需我们正视的还有库存周期的变动,从各方面所获取的数据显示,当前整个世界正处于一个相对于旧年底而出现的去库存化的回补状态,而纵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PPI值尤处这样的低位,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国内外最终端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之改善,资金流向始终聚集在中间环节,那么到库存回补完成,会否出现新的一轮去库存运动呢?我想应该是可能的,而如果这一可能不幸实现,那么PPI、CPI加剧回落也将成为可能。

  而今天公布的数据也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当前政府所采取的以固定投资作为重点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也正是如此,我们认为,在力求保8的这一先决目标下,中央会于近期推出新的刺激计划,而就目前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新的刺激计划或倾向于最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