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企业狼性文化大揭秘》——独断专行(五)


连载《企业狼性文化大揭秘》——独断专行(五)
——一手遮天,家长制作风秉性难改

                                                 □何天恩

                                                                                                     2009年5月3日19:31:02

1945年,福特三世担任公司总裁。福特三世上台后很快使每月亏损900多万美圆的福特公司重获新生。就在他经营的35年里,保住了其祖父创下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的地位。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是:

首先,打破家族统治的传统,开始逐渐重金聘请外界管理人员,并且让他在实际工作中有职有权,还将原来只供家族人参阅的资料,毫不保留地提供给他们学习、使用。由于从外界聘请的经理能及时掌握情况,而且有充分的权力能够让他们当机立断地做出各种必要的决定,公司从此走上了希望之路。

其次,这些重金聘请的管理人才还对领导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由原来的集权制改为分权制。把公司分成若干个自治部门,各部门经理全权负责本部门的所有工作,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做出各种实质性的决定。

再次,公司还努力拓展国外市场。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已发展成为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并且在业务上步步登高,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好景象。但好景不长。俗话说“骄兵必败”,福特三世是个狂妄自大的人,过了几年,他自以为自己已经“毕业”了,于是先后辞退了多名得力且功绩卓著的部门总裁,一个人独揽公司大权。有趣的是,这一违背领导体制的做法,使福特公司不但无法发展,就连基本生存都面临严重的威胁。他在用人方面之所以会使用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做法,是因为福特觉得他才是这个企业的主人,他要说了绝对算,绝不允许下属人员“功高盖主”。在掌管企业的30多年时间里,福特三世无法挽回企业昔日的雄风,这不得不归罪于他在管理体制上所犯的错误。到了1983年,福特公司终于不堪重负而改朝换代。从此,福特汽车公司不再是福特家族的私有企业了。

其实,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无论干什么,都应集思广益,千万不可一手遮天。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官场也好,商场也罢,一个人或一个领导,即使你有再大的能力,也不应该一意孤行、一手遮天。因为,市场经济的运作需要决策的灵活性,尤其在企业发展问题上,更需要深谋远虑、多谋善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