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 “ 饭 碗 ”


  

  多少年来,人们都企盼着自己能拥有一个“铁饭碗”,而过去拥有这只“铁饭碗”,又是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大学、中专毕业了,就按干部身份由国家统一分配;部队军官转业了,就按原级别分配到地方担任相应职务;文革时期,部队战士复员了,也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当工人。同时,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安排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就业或接班。所以,过去的青年人基本都有班可上,都有“铁饭碗”可端。

  “铁饭碗”的含义人所共知。但端着它,好赖让你有饭吃,而且能“终身制”,轻易打不破。这很适合我们的传统心理:虽是大锅粥,但能喝上流,一辈子低水平的衣食无忧,也就满足了,心安了,何况大家又都一样呢?

  时移岁易,改革开放带来了许多变化,而最大的变化就是打碎了几十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铁饭碗”,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饭碗”。当然,这些新“饭碗”大多不姓“铁”了,但有的却很美观,有的甚至金灿灿、银闪闪。端着这些“饭碗”的人,有的被称为大款,有的被称为老板,有的被称为“白领”。这些“饭碗”中也有许多低档的,有的甚至是连底薪也没有的“泡沫饭碗”。

  面对这些新“饭碗”,人们开始议论颇多,微词也颇多。但经过十多年来的实践,许多人都适应了,不少人还感觉出它的好来了。随着企业的并轨、改制,职工与原企业已完全脱离了关系,所有职工不得不抛开端了多年的“铁饭碗”,而去寻求新“饭碗”了。而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外面的世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自己的潜能,钱包越来越鼓,钞票越来越多,有的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如今,尽管“铁饭碗”已经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走出校门,踏上社会时,绝大多数人的首选仍然是“铁饭碗”,到党政机关当公务员。于是,就业的竞争就特别激烈,就业的门路就显得十分狭窄。近年来的“考公务员热”,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竞考一个职位,有的人连考二三年未中,还在继续备考。这也说明“铁饭碗”仍有很强的诱惑力,但残酷的事实决定了大多数人最终要望“碗”兴叹。

  这也难怪,在当代人们的心目中,“公务员”是最佳职业,是最稳妥的“铁饭碗”。你谋上了这个职业,基本上就是终身制。薪水不高也不低,弄好了还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否则,为什么有权的各级官员,有钱的大款、老板都利用权或钱把自己的子女安排到党政机关去当公务员呢?

  对于大多数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们来说,今后的就业方向就是自谋职业,就是自己去找“饭碗”。只要你转变观念,只要你拿出勇气,就业的门路还是非常宽广的。作为普通人群中的一员,你必须要“接受挑战”,当然也包括接受各种“饭碗”的挑战。须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铁饭碗”这种落后现象很快就会彻底绝迹。既然你热爱改革开发的新时代,为什么不敢去端改革开发的新“饭碗”呢?它虽然没给你铁的保证,但你也不受它铁的束缚,这不也很好吗?

  人生就是一场挑战。有挑战更有刺激,多摔打更易成熟。说不定经过几年的磨练,你不需依靠别人,自己就能为自己造出一个金光闪闪的“饭碗”来。说到底,最可靠的“饭碗”还是自己的真本事、真才干。有了真本事、真才干,你就会有一只光彩夺目的“金饭碗”。和过去的“铁饭碗”比起来,你的这只“金饭碗”不是比它好千倍、万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