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第十二集:人间正道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住进了北平西郊的香山,一个中西合璧的院子。因为院内有两股清泉从石缝里日夜流淌出来,人们把这里叫做“双清别墅”。

    在离开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曾对人说:我们到北平是赶考来的,考不上退回来就不好了。千万不要学李自成。

    历史的教训如在眼前,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双清别墅,他指挥了直捣黄龙的渡江战役。

    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了蒋介石惨淡经营的“长江天险”和“千里江防”,于23日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纪实言理,酣畅淋漓,犹如渡江战役本身,给人以势如破竹的感觉。毛泽东的感情、才气和思想,也一气呵成、一泻千里。

    光昌流丽的诗句,好像壮丽的长河涌流,把一个旧时代卷走了,又把一个新时代推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新生的国家,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最伟大的作品。

    1950年10月3日晚上,到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典礼的一百五十多名少数民族代表,汇集到了中南海里的怀仁堂。

    献礼大会结束后,各地少数民族文工团联合演出了歌舞晚会,毛泽东也兴致勃勃观看演出。柳亚子正好坐在前排,毛泽东高兴地对他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呢?我来和。”让人作词,主动要唱和,这在毛泽东的诗人生涯中,是惟一的一次。

    面对此情此景,柳先生即席赋了一首《浣溪沙》。

    第二天,毛泽东便派人给柳先生送来了一首《浣溪沙》的和词。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上下两阕,分述古今。国家巨变,从分裂到统一,从隔膜到和睦,从动乱到太平,恰如黑白之分,天地悬隔。这就是毛泽东要表达的诗情,这就是遵循人间正道的中国所发生的变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干预,甚至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鸭绿江边。柳亚子禁不住再赋一首《浣溪沙》。

    此时此刻,毛泽东的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做出一项对中国、对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的抉择。

    10月8日,他发布了让整个世界震惊的命令:出兵援朝。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仗,应该在哪里打,应该怎样打?毛泽东选择在了朝鲜西北部的妙香山。

    11月6日,前线便飞来捷报,我军在妙香山歼敌一万五千人。

    与此同时,毛泽东读到了柳亚子先生的《浣溪沙》。承续前一首《浣溪沙》和词的兴致,毛泽东又和了一首--

    颜斤蜀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新纪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诗友的高唱,前线的佳音,仿佛在毛泽东胸中联成一曲欢愉的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