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百态面面观
我是北京市律师协会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着婚姻的结与离、家庭的散与聚。离婚率、复婚率上升的原因、不婚的原因以及女性不婚多余男性的原因。还是单身贵族俱乐部的顾问。
从中国婚姻演化调查的一组数据中反映目前单身人群庞大,北京和上海两地已经冲破百万,而其中单身女性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已经超过86万。这组数据从某个侧面说明,晚婚甚至“不婚”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分析他们不结婚的原因中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1、观念的变化导致不结婚;社会变革导致观念的变化。社会的开放、性的公开、人们摆脱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不再把婚姻作为接触性的突破点,不结婚也可以有爱、有性,就像不结果实也能有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同居的方便使大家放弃婚姻,不再把“繁衍后代”“延续香火”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部分。女性也不再把“结婚生子”看成是人生必经的历程。
2、独生子女的心理不成熟不敢结婚;已到婚龄的独生子女缺乏对婚姻的认识怕承担责任;他们自幼缺少独立性、责任心、人在自然属性上已经长大成人,但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如何独立对待生活,如何教育子女似乎还没有列入日程还没有考虑,所以宁愿同居也不愿结婚。因为同居只是感情没有责任,分开只是分手。结婚在感情上还有责任,分开是离婚。离婚和离开异性不是一回事。婚姻是一种法律保障,也是一种法律责任,是需要尽义务的。为了躲避义务和责任他们也不坚持权利,而留恋于潇洒自由的独身生活而不愿被婚姻束缚。
3、成功男式的择偶余地大,不着急结婚:大龄青年当中一部分是高知型、海归派、成功型,拖到最后的男式总要挑选最好的女性;男人对女人,总认为第一个是最好的,女人对男人总认为最后一个是最好的。这种差距也导致择偶的差距,男人一旦过了结婚的年龄,事业成功后,就要挑选带的出去的,多才多艺的,越挑越花眼。他们凭着自己条件好根本不着急,在他们看来想结婚的好女人远多于想结婚的好男人。优秀男人身边不缺女孩,一个走了下一个很快会来;这种供求关系本身造就了男人的托底心理。
4、担心离婚失去财产不敢结婚;多年来形成的郎“才”女“貌”的观念,现在这个“才”被强调为“财”金钱至上对婚姻的冲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些人把婚姻当成,成功致富的敲门砖,导致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在选择对象时,更容易担心对方看中的是自己的钱不是人,成功男人对那种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贫穷生活的女人有恐惧感,惟恐将来婚姻失败使得自己多年积累的财富付诸东流,人财两空的结局让人不堪回首。在他们看来,婚姻可以获得巨富,婚姻也可能失去财富,因此成功男式怕因婚姻失去财富而不结婚。
5、发展中的青年女性不婚的原因;一些成功女性因为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保住得来的机会,不想因为结婚、生子、丧失在事业上的发展机会。而一托再托失去机会,形成高不成低不就,因而不结婚。婚姻曾被人们形容为人生中一道重要的大菜。尽管如今,这道菜在人们心目中的滋味却是越来越难以言表。很多女性甚至宁愿承受社会的非议,也要放弃品尝它的味道。
6、成功女性择偶面窄导致不婚;成功女性的独立、自强的意识日益强化,有相当一部分白领女性在事业上还获得了超过男性的成功,在物质上已经不再依赖男人。他们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男性配偶,但男性并不希望自己的女性配偶强于自己,相反女性降低条件,女强、男弱的现状难以让男性接受,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高学历的女性找不到理想的男性,因此不结婚。
有人对以上情况总结说“不婚”只是一种过程,一种生活方式。无论“不婚”是出于都市单身的自愿还是被动的选择,也不论背后有多么复杂的现实原因和社会因素,“不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新人类、新生活方式的一个时髦标志。这也是我国转型期的一种变化。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看到:没有婚姻不是没有性,不选择婚姻但他们选择日了性,但我们要说;法律保障的两性关系是办理了合法手续的,选择同居的生活方式,应该说法律没有禁止,但法律也没有设立救济和保护的途径,不严肃的同居生活,将导致引发同居期间的财物纠纷、非婚生子女的身份确立、抚养权纠纷等等法律隐患。
我作为研究法律和心理学的专家,我忠心的建议,择偶标准的高与低、配偶条件的好与坏,事业的成功与否、财富的多与少、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爱情与事业其实永远不是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无论哪部词典中都没有得出,先建“坡”后建“窝”,先成“业”后成“婚”的解释。感情需要培养、家庭需要经营。对于现代都市单身而言,无论从身体、心理等多方面讲最好是在顺其自然的同时,处理好事业、爱情在不同时段的轻重缓急,以获取最大的平衡和利益。
最后我还是要告诉大家“没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