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家背都背成“诗、书、礼、乐、易、春秋”
都是现代读物上的排序法,我上学的时候也是这么背的
但其实不对地,六经的正确排序应该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春秋
【参考】:今文学家对六经的排序方式与先秦子学的排序方式一致,古文学家的排序方式则是《易》、《书》、《诗》、《礼》、《乐》、《春秋》,它依据的是经典产生的时间先后。参见周予同的《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第846-84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有关六经的排序,另参考廖名春的《郭店楚简引<书>论<书>考》(《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和《郭店楚简引<诗>论<诗>考》(《经学今诠初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1《周易》我就不多说了,属于哲学范畴,
其中数学比例很大,
数学是哲学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君不见古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学校,柏拉图学园,门上挂着一幅字——“不懂数学者请勿入内”
你必须知道数学的重要性
而《易经》作为开天辟地之书,第一本书,
凡事,第一都不是好惹的,
属于起始,属于拓荒,
属于建立秩序,群经之首,重视了几千年,可不是闹着玩的
古代也许没有汽车手机,但是古代的高人,
可是和现代高人一样的
他们重视易经,那完全和现代重视应该是一致的
2《尚书》,你可以理解成上古时代的书,
也就是古代史。现代学校也有古代史,但是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3《诗经》,文学。语文。
4《礼记》,中国人是很讲究的。
凡事都整出个一二三出,
中国的礼,和西方的绅士风度有着类似的文化内涵
是大国才有的东西,
物质文明发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出现的精神文明特点
所以,礼仪之邦的意思,大致可理解为,我们很大国。
世界上的国家从他的礼数上能大致判定他曾经的发达程度
一般落后的国度,是较为蛮野,虽也有好客之美谈
但与中国这类举世闻名的礼仪相比,着实有些那个
5《乐》,我很喜欢乐,但是我没看过
6《春秋》,孔子生活在啥时期?明白了?《春秋》就是那时候的近现代史。读中学的时候也学的。
——————————————————————————————————————————
后记:我写这些的用意是,
多少普及点关于易经的基础知识,
当然,大师们就不用以为我是炫耀啦
既然我是在做翻译工作,那必然是目的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去看
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学术读物,
所以没必要“以喜好研究之大师为转移”
那自然要多做普及。将来插入书中做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