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汉文字缘之十
打开邮箱,看到文友一短文;细心阅读,想到当今社会,与网友分享。
一位文友打电话说去玩不?到哪里?
他讲了具体的地方和人。当听到一些企业、一些企业党委书记、厂长和人名;还有一些诱惑:先是座谈会,茶话会,再到饭店酒家享受山珍海味,晚上有漂亮小姐陪跳舞唱歌;心里想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口里却说:请你去写纪实、报道,用文字、照片去正面歌颂,吹捧。
是任务!
文友讲的人名中有几个是熟悉的;不但白道黑道有人,用企业的钱嫖赌和到国内外游山玩水有名。借口有事,是你的任务,我就没必要去凑热闹!下次文友一起聚聚?本想一起去采访为企业发展为企业职工的党委书记厂长,想到挑肥嫌瘦,也就打消念头。
不到一个星期,发来邮件,也送来打印文字稿;说帮忙如何用事把人物形象写得报社和企业认可。盛情难推!游览了一遍,一色的套话官腔,什么在上级指导、什么某人的英明决策、什么集体班子的分工协作、顺讲了带领企业职工共同努力,等等;连手上的烟灰不到烟灰缸掉到木地板上,有点好笑!后来打来电话问;随口说了是为升官还是帮谁忙?听到电话呵呵笑声。
我向来对有职有权的不愿往来,也不喜欢用文字拍马屁;说了两句话:写群体可参考《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个人可借鉴《哥德巴赫猜想》。顺便讲了谢谢提供文字信息!学习你的文字功和笔功。
之后不久,在找什么时,随便翻几本书;偶看见父亲写洞庭,反应田园化建设,在省报上登了一块豆腐,当时没稿费;爸把购书券从邮局寄给我;虽常去五一路新华书店,记得在省图书馆搬到韶山路和几位文友一起办了借书证,另一文友的女友是古旧新华书店的,还有一位文友帮忙办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很少买书;自然有舍不得让购书券发挥作用。一直作为父亲的礼物珍藏至今。
可能当时媒体和社会需要个人英雄?或有像现在的明星现象?文友的报告或是纪实刊在市报上,文友还买一份送给我;虽花钱不多,还是谢了文友。半年后,文友从另外一个企业调到写报告的企业,官升了,结婚后房子也分了,工资也加了;一年后,文友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孩做了爸爸,虽送了人情没去热闹;听其他文友说办了几十桌,蛮客气!
也许有文友妻子的原因,或许在一起只谈艺术之品,他满脑子的企业发展和社会上的流行语;慢慢地过去的文友退出了圈子。
后来在公共场所的公园、动物园、图书馆、书店迎面碰过几次,也只点头打招呼,问好之类分开了。
隔了好多年,听文友提起,那位因捧领导红了一阵,后有人告发有贪污、嫖赌、私分、转移等职工历年积累的企业资产的的企业干部被双规、起诉、判刑,文友自然受到牵连;大树一倒,树下的人有重新找大树的,有没收财产和坐牢的,有跑得快到了国外的,有家破人亡的,有妻离子散的;文友虽坐牢,离了婚,女孩归谁不知;有文友提议去看看,我虽没有用去探,送了人情,借文友的嘴代替安慰;再三说:出来后,文友有什么事要帮忙,一定尽力而为!高墙外有朋友等他。
看到这些文字,无非是告诉自己:珍藏的是宝贵的。过去是朋友,不属那个圈子应要有自知之明?省得上门说是求有职有权的。正如有人说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句实在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时,朋友一时犯错犯法,不要墙倒众人推,是朋友,日久见人心。
从社会现实,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有权选择各自喜爱的人生道路;随从什么立场,理应尊重。记得文友说过:他不尊重人,学会沉默!他权大势大,我躲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