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七
喻建国
道德经的第七章原文如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读过多遍以后,渐渐地对这一段话的含义初步有了一点了解:
天来自无穷,地来自无垠,好长好长,好久好久,天地之所以能如此长久,因为不自有其生,而以众生为生,所以能长生。贤明圣人,处处礼让,却在让中被推而往前,将自身置于度外,却反而保存了自身。因为无私无畏,反而能够让私得到满足。
天地之气,浑浩运行,经历了亿亿万万年,宇宙运转拥有无穷性和无限性。道德经对宇宙的认识充分反映了科学性,具备古典科学和现代科学的一统性。对人类社会的运转,辨证地透析了运转的规律。
在世界上,大凡生物都有一定的自私性,反映在善于保存自己,善于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如果生物没有了自私意念,也就失去了自我保存的意念和自我延续的意念。因为如果经常毁弃掉生物本身需要的条件和利益,经常将用以保存自身的条件和利益让给他体,该生物本身将很难为继。用通俗的话说,生物本身如果没有了自私,一天都难以存活。我们现在常说的无私,实际都是在保证基本自私得到满足之后的无私。
在人类社会运转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个体在确保了赖以存活的基本自私之后,处处礼让,时时谦退,该个体反而会从这种礼让和谦退中获得很大的好处,比如,自身获得了机体运转正常,从而身健寿昌;比如,众人普遍觉得某个体从善如流,普遍觉得应该让其获得回报,从而该个体获得意外的官运财运业运或名誉。这就是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过,如果某个体以此为手段,故意操作一些“无私”,用此来获得很大的好处,成其私,那就该当别论了,那就是一种伪无私以谋成其私,是一种非常卑劣的行径。
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就常常操持伪无私以谋成其私,其中不乏获利者,但是这些伪君子,在得利后也常常因为事败而不仅让已得之利尽毁,还要赔上许多。即使勉强糊了过去,心中也还是忐忑连连,对生理的最大的利带来的尽是损损损。以其所得做个西格玛∑,最终多为负值。
道德经第七章揭示了无私的客观效果,善者择其正义而为,屑者取其狭义而行,恶者取其逆义而作,在短期显示的效果现象可能是基本相同的,但是长期效果肯定绝对不一样。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对同一个口号、指令、号召、昭示,善者择其正义而为,屑者取其狭义而行,恶者取其逆义而作,是普遍的现象。人们不要见恶者取逆义而作,便对一个口号、指令、号召、昭示做出逆义的判定;也不要见屑者取其狭义而行,便对一个口号、指令、号召、昭示做出狭义的认定;就是见善者择其正义而为,也不要轻易对一个口号、指令、号召、昭示做出正义的首肯。对一个口号、指令、号召、昭示的判定、认定或首肯是需要对其正义做出认真的分析之后才能做出判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