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以财政刺激为基础存在巨大隐患


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以财政刺激为基础存在巨大隐患--

 

未来中国面临更糟糕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

 

中国经济不可能始终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必须强化增进民众福利的目标。为此,我们强烈建议,应该重新审视已经提出的全部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以财政刺激为基础存在巨大隐患,不仅仅透支财政资源、诞生新的腐败等,使我们未来财政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出现财政破产,包括政治压力,而且从根本上忽视了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思路。从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看来,恰恰促进我们国家高速发展的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大范围投资的国有大型事业虽然可以造福全民如高铁计划、城市建设、基础项目等,但是本质上这些并非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做什么准备。恰恰相反--在当前财政高密度投资的背后,是未来中国民营营商环境的极度恶化--各个级别政府为了偿还现在刺激要背负的债务,则未来必定加强对于全民,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更大力度的榨取--苛捐杂税未来会更多。

 

    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今年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131.61亿元,同比减少1265.03亿元,下降17.1%其中,中央收入下滑幅度超过地方收入,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964.82亿元,下降28.4%;地方本级收入3166.79亿元,下降2.7%。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计划来说,这一消息无异于一盆凉水。 

    财政是中国政府调动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钱多才好办事,财大才能气粗。近几年,中国政府的财力明显增强。2007年政府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2008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财政收入仍突破6万亿元。然而,经济危机之下中国推出的一系列巨额投资计划,对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形成重大挑战。 

    经济刺激计划是经济危机之下的经济调控。在安邦策略分析师陈功看来,当前经济调控的思路和方法存在问题,因为目前所有的刺激方案都是建立在财政资源基础上的,但国内的财政资源很容易耗尽。比如中央政府提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更超过18万亿元,在规模上都大大超过了当前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巨大的投资规模,再加上财政减收,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面临挑战。当然,政府肯定会有其他的招数,比如扩大赤字财政,增发国债——有机构预计,2009年全年国债发行规模可能达到1.4万亿元。此外,政府还可以向银行施压,这方面的效果已经显现,200811月开始,银行信贷增长开始加速,今年1月新增信贷高达1.62万亿元,很可能在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就要用完今年全年的信贷指标。如果财政遇到问题,中国还有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呢——现在国内关于动用外储来刺激国内经济的呼声渐高,显然,市场开始打外储的主意了。 

    在当今世界,恐怕没有一个国家政府像中国政府这样拥有如此高比例的经济资源,也难有中国政府这样强的资源动员能力。这不仅给中国政府带来了信心,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据称,在温家宝总理今年2月欧洲之行的信心之旅中,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关心:中国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落实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温总理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展示了中国政府的信心。 

    德国总理关心的问题在发达国家中很有代表性,虽然中国政府表示中国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但在全球化框架之下,庞大的中国经济体如果运转正常,对全球市场无疑是一个正面拉动国际铁矿石价格、干散货指数的回升,都与市场对中国需求的回升预期紧密相关。观察近期发达国家在中国贸易问题上的态度软化以及提高对中国政策的关注,可以认为,中国在刺激经济措施上与西方国家的高度一致性——大幅放松货币、采取强力政府财政刺激,得到了发达国家的认同,中国没有捣乱,它们似乎对此放心了。 

    然而,正如我们在《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报告中所强调的,中国经济危机是自己的危机,中国经济有自己的问题,不能完全照搬欧美国家和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不断推出各种刺激方案不断向银行施压要求扩大信贷,不断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现状是当然的四国之首,但在救市措施和方向上却与欧美国家基本一致,忽视了中国自身的结构问题,着眼于短期刺激而忽视长期转型与改革。我们要问一句:除了模仿西方国家不断推出刺激方案之外,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吗? 

    当然,中国的救市不仅是经济,还是政治。但要警惕的是,一味拿财政资源与金融资源去刺激市场,只是着眼于短期效果的政策,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问题。如刺激计划是否会导致滥用银行资金?一旦银行体系出了大问题,这将是有关国家大局和稳定的大事情了。必须意识到,中国经济不可能始终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必须强化增进民众福利的目标。为此,我们强烈建议,应该重新审视已经提出的全部经济刺激计划,拒绝西方国家和西方经济学家的影响,因为中国要有自己的思路,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投资、出口、消费三架实现经济的马车中,我们对于出口的恢复已经提高出口退税和适当补贴支持出口企业,但这样的作用似乎微弱,因为欧美市场需求下滑太厉害;而投资的4万亿方案及配套计划似乎已经开始执行,这最省力--花钱谁还不会?但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是国内消费启动问题,我们仍然没能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他们怎么能放心、大胆地消费而支持经济呢?在这个课题上,我们的进展过于差强人意---而最终我们也必须正视。

 

     所以,我们必须为民营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在危机的背景下为未来的民营经济创富产业提前谋划。单纯的挽救经济不如激发新经济--中国的信息电子化及网络产业、新能源产业、网络产业、全国性连锁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产业及动漫产业、保健及医疗产业、高档奢侈产业等具有新的发展前途的产业,以上这些必须作为产业振兴的重点和领军性前展性产业,而现在我们只在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石化、有色金属、房地产里面打转转注定是一条死胡同--我们还没有上马就已经落后于别人了,为什么不用新经济迎头超越?

    我们要全面检讨我们的创业背景,深入检讨以官为贵的治国思想,树立以创业当企业家、企业主为贵的社会伦理哲学和尊敬,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宽松的条件。三创是胡主席2008年5月4日青年节前讲话的核心。“创业创新创优”是国家发展长远保证,而最重要的是全民创业。上海南京路上“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的巨幅条幅凸显一种气势,而真正社会中,国家在工商、税务、城市管理与执法、技术监督、卫生管理监督等执法环节却与建立“创业”国家的方向背道而驰--我们对于工商企业、个体户所及街头居民创业自救还是捆绑多、援助少、打击多、扶持少、取利多、尊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