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观察] 观察韩国最好“左右兼顾”
朝鲜日报中文网 / 撰稿=詹德斌 (2009.03.03 16:21)
日前,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一位朋友在同笔者交流时“劝告”说,研究朝鲜半岛问题应该看《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不要看别的媒体。午餐结束后,另一位从事市民社会研究的韩国学者在谈到同样的话题时建议说,研究朝鲜半岛问题应该多看《京乡新闻》、《韩民族新闻》和“OH MY NEWS”等等。这位朋友还忧虑说,中国读者一般只能看到《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的网上中文版,这不利于客观认识朝鲜半岛问题。
《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在韩国简称“朝中东”。据韩国舆论财团发行的《新闻与放送》(2008年7月号)的调查,在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日报中,“朝中东”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在前三位,合起来达59.7%. 4年前的同一调查显示,“朝中东”的占有率曾高达75.2%. 排在第四和第六的才是《京乡新闻》和《韩民族新闻》,其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5.8%和3.1%。
虽说“朝中东”的创刊历史长,覆盖面广,影响力大,阅读这三大报是少不了的。但问题在于,为何这两位朋友会给出两个如此截然不同的答案?笔者想来,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作为公务员,他只能站在现政府的立场上“规劝”笔者阅读支持李明博政府的“朝中东”;而从事市民运动的这位朋友则一直对现政府的政策不满,自然推荐阅读专挑李明博政府“刺”的媒体。
如果从理念上划分,上述两位朋友分别是保守势力和进步势力的成员,韩国人也常用“右派”和“左派”来指称。韩国社会存在着泾渭分明的理念鸿沟,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在绝大多数问题上势不两立。比如,在政治方面,进步阵营强调民族优先,保守阵营强调国家优先;外交方面,进步阵营强调自主、等距离外交,保守阵营强调亲美一边倒;人权方面,进步阵营主张国家干预最小化,保守阵营主张国家适当介入;在安全方面,进步阵营主张朝鲜实际威胁不大,驻韩美军应减少或撤出,保守阵营渲染朝鲜威胁,主张强化韩美日三国同盟;在劳动问题上,进步阵营积极伸张劳动者的权利,保守阵营积极拥护资方的利益;在经济方面,进步阵营重视分配,保守阵营侧重增长……如此等等。
由于韩国社会被分割为立场鲜明的“左”和“右”两大部分,所以替他们代言的媒体也就具有十分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两者对立十分尖锐,有时甚至相互抨击。“朝中东”是韩国保守势力的舆论喉舌,在绝大部分问题上站在大国家党一边,并积极支持现任李明博政府的各种政策。实际上,李明博政府中的一些高级官员也来自这些媒体,如总统府发言人李东官和广播通信委员会委员长崔时仲此前均担任过《东亚日报》的政治部部长和评论员。
《韩民族新闻》、《京乡新闻》、OH MY NEWS、PRESSIAN等媒体则是进步势力的舆论阵地。除了《京乡新闻》外(1946年创刊,多次遭停刊、复刊),这些媒体创刊或建立网站的时间都不长,是在民主斗争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但都尚未壮大。在具有进步倾向的卢武铉总统执政时期,韩国政府曾积极援助《韩民族新闻》和《京乡新闻》等12家媒体和报社的发展,同时试图通过法律限制“朝中东”的市场占有率不得超过60%,以此打破保守媒体长期一统韩国的局面。
此间,保守媒体不仅尖锐批评卢武铉政府的各种内外政策,而且以“狼狈为奸”来定位卢武铉政府和进步媒体之间的关系。保守的李明博政府上台后,保守媒体的态度自然发生了逆转。相反,《京乡新闻》、《韩民族新闻》、OH MY NEWS、PRESSIAN等则展开了对现政府各种政策的猛烈批评。在2008年发生的美国牛肉风波期间,这些进步媒体曾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李明博政府和抵制“朝中东”的运动。
由于韩国保守媒体和进步媒体在报道时均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甚至在报道同一问题时的基调完全相异,所以导致其客观性和信赖度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在观察韩国时,如果偏信一方媒体,很容易对某个问题,进一步说,对整个朝鲜半岛问题产生片面认识。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抛开有关韩国进步媒体和保守媒体本身的是非曲直问题不谈,中国读者在通过韩国媒体观察和了解朝鲜半岛时,最好在保守媒体和进步媒体之间掌握一定的平衡,至少也需要选择其中的一方作为参照。只有做到“左右兼顾”,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客观认识朝鲜半岛。
(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在韩国简称“朝中东”。据韩国舆论财团发行的《新闻与放送》(2008年7月号)的调查,在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日报中,“朝中东”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在前三位,合起来达59.7%. 4年前的同一调查显示,“朝中东”的占有率曾高达75.2%. 排在第四和第六的才是《京乡新闻》和《韩民族新闻》,其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5.8%和3.1%。
虽说“朝中东”的创刊历史长,覆盖面广,影响力大,阅读这三大报是少不了的。但问题在于,为何这两位朋友会给出两个如此截然不同的答案?笔者想来,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作为公务员,他只能站在现政府的立场上“规劝”笔者阅读支持李明博政府的“朝中东”;而从事市民运动的这位朋友则一直对现政府的政策不满,自然推荐阅读专挑李明博政府“刺”的媒体。
如果从理念上划分,上述两位朋友分别是保守势力和进步势力的成员,韩国人也常用“右派”和“左派”来指称。韩国社会存在着泾渭分明的理念鸿沟,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在绝大多数问题上势不两立。比如,在政治方面,进步阵营强调民族优先,保守阵营强调国家优先;外交方面,进步阵营强调自主、等距离外交,保守阵营强调亲美一边倒;人权方面,进步阵营主张国家干预最小化,保守阵营主张国家适当介入;在安全方面,进步阵营主张朝鲜实际威胁不大,驻韩美军应减少或撤出,保守阵营渲染朝鲜威胁,主张强化韩美日三国同盟;在劳动问题上,进步阵营积极伸张劳动者的权利,保守阵营积极拥护资方的利益;在经济方面,进步阵营重视分配,保守阵营侧重增长……如此等等。
由于韩国社会被分割为立场鲜明的“左”和“右”两大部分,所以替他们代言的媒体也就具有十分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两者对立十分尖锐,有时甚至相互抨击。“朝中东”是韩国保守势力的舆论喉舌,在绝大部分问题上站在大国家党一边,并积极支持现任李明博政府的各种政策。实际上,李明博政府中的一些高级官员也来自这些媒体,如总统府发言人李东官和广播通信委员会委员长崔时仲此前均担任过《东亚日报》的政治部部长和评论员。
《韩民族新闻》、《京乡新闻》、OH MY NEWS、PRESSIAN等媒体则是进步势力的舆论阵地。除了《京乡新闻》外(1946年创刊,多次遭停刊、复刊),这些媒体创刊或建立网站的时间都不长,是在民主斗争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但都尚未壮大。在具有进步倾向的卢武铉总统执政时期,韩国政府曾积极援助《韩民族新闻》和《京乡新闻》等12家媒体和报社的发展,同时试图通过法律限制“朝中东”的市场占有率不得超过60%,以此打破保守媒体长期一统韩国的局面。
此间,保守媒体不仅尖锐批评卢武铉政府的各种内外政策,而且以“狼狈为奸”来定位卢武铉政府和进步媒体之间的关系。保守的李明博政府上台后,保守媒体的态度自然发生了逆转。相反,《京乡新闻》、《韩民族新闻》、OH MY NEWS、PRESSIAN等则展开了对现政府各种政策的猛烈批评。在2008年发生的美国牛肉风波期间,这些进步媒体曾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李明博政府和抵制“朝中东”的运动。
由于韩国保守媒体和进步媒体在报道时均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甚至在报道同一问题时的基调完全相异,所以导致其客观性和信赖度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在观察韩国时,如果偏信一方媒体,很容易对某个问题,进一步说,对整个朝鲜半岛问题产生片面认识。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抛开有关韩国进步媒体和保守媒体本身的是非曲直问题不谈,中国读者在通过韩国媒体观察和了解朝鲜半岛时,最好在保守媒体和进步媒体之间掌握一定的平衡,至少也需要选择其中的一方作为参照。只有做到“左右兼顾”,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客观认识朝鲜半岛。
(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詹德斌 专栏撰稿人 |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韩国长安大学讲师。在中韩两国的主要报纸、杂志和学术刊上撰文数百篇,是一位精通于韩半岛问题的“韩国通”。邮箱: [email protected]
-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