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分析06


6、我国肉类行业上市公司和重点企业分析

 

  6.1双汇集团暨双汇发展

 

  双汇集团是一个以肉食品加工为主、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是河南省10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屠宰、肉类加工和罐头加工基地。公司被国务院和农业部等八部委确定为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和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双汇集团资产总额28.5亿元,固定资产17亿元。现有职工员工18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00人。集团在国内外拥有32个子公司,设立100多个销售和办事机构。公司年产值可达80亿元,利税超10亿元。双汇集团是双汇发展的母公司,占双汇发展总股本的71.1%,集团公司对股份公司的影响可见一斑。

 

  1984年,双汇集团的前身漯河肉联厂资不抵债,生产难以为继。万隆作为“民选”的厂长临危授命,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此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七五”期间,双汇大力开展出口业务,积极向前苏联等国家供应生猪肉初加工制品,依靠外贸出口和多种经营走出了困境,5年间共实现产值2.3亿元、销售额4.6亿元、利税2000万元、利润1732万元,赢得了第一桶金,既为后十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又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搏击市场的经验。

 

  1986年,河南洛阳春都集团推出了我国第一根火腿肠,并在央视上播出广告。一时间,“会跳舞的火腿肠”以其味道鲜美,食用方便,价格适宜很快风靡全国,红遍了大街小巷,城市乡村。火腿肠的供不应求也带来了其他肉制品火爆热销的大好局面,已经在肉类加工行业站稳脚根的双汇集团,当然不会对此无动于衷。1992年双汇集团作出了成就其霸业地位的第一个重大投资决策,花费1600万元巨资一次性引进10条国际先进的火腿生产线,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跻身于国内火腿肠市场的前三强。此后双汇火腿肠生产线以每年2030条的速度递增,直到目前,双汇集团暨双汇发展一共拥有101条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火腿肠生产线。

 

  九十年代中期,以火腿肠为代表的肉制品市场疲态尽显。为了生存,各企业一方面竞相降价,争夺市场占有率;一方面为降低成本加大填充料,以次充好。如此反复,更引发了市场的衰退,一大批火腿肠生产经营企业因此而陷于亏损状态,并逐步被迫退出了竞争。而双汇集团的管理层再一次表现了高屋建瓴,未雨绸缪的韬略。1994年,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一次性引进外资1.27亿元,彻底打破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大楼,当年产量增长了104%。随后又与意大利、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外商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外资3000多万美元,在漯河高新区建设了双汇食品城一期工程七个合资公司。1997年双汇集团凭借其科技、质量、管理和成本优势在竞争中迅速发展,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残酷的竞争中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凭借小小的火腿肠,在“八五”期间,双汇集团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成功地完成了从简单的初级屠宰加工向肉制品深加工过渡,实现了产品升级。5年共实现产值44亿元、销售43.8亿元、利税4亿元、利润9701万元,初步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贮备,同时也拉开了品牌运营战略的幄幕,谋求业内霸主地位的雄心一览无余。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双汇集团又一次抓住了机遇。199812月,双汇集团拥有71.1%股份的双汇发展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募集资金3多亿元。双汇利用这些资金即及时兼并整合了一些企业,同时开始了食品城二期工程的投资建设。加上原有的一期工程,形成了总投资8.3亿元、占地面积近600亩的双汇食品城。至此,双汇集团肉制品产量也将由日产1000吨上升到1500吨,年屠宰生猪由300万头增加到600万头,每年可新增产值30亿元,新增利税3.5亿元。

  “九五”期间,双汇集团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相关产业,由单一的产品运营向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的方向综合发展。5年间共实现产值185亿元、销售178亿元、利税19亿元、利润11亿元。十年磨一剑,经过“八五”和“九五”的快速发展,双汇集团已经具备了行业龙头的实力和风范。截至2001年5月底,双汇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5亿元,利润1.93亿元,全年产值有望超过80亿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双汇集团向广大投资者展示了更加美好发展的前景。“十五”期间,双汇规划了涉及种植、养殖、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分割、肉类加工、生物工程、电子商务等7大类22个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双汇集团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利税达到48亿元,进一步巩固其国内肉类行业霸主的地位,而且有望在2005年跨入世界肉类行业三强的行列.

  6.2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创立于1988年,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十年来,依托内蒙古草原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选择“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草原绿色食品,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绿色肉食品企业。

  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现拥有总资产10亿元,员工5000余人,下设10余家全资或控资子公司,主导产业形成肉鸡饲养加工一条龙,内蒙古名优肉羊产业化一条龙。建有草原羔羊基地8处,年出栏名优肉羊100余万只,建成规模化养鸡小区86户,发展养鸡农户6800余户,年饲养加工肉鸡3000万只。200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7亿元,净利润458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5%18.6%,每股收益达0.162元,同比增加19%,显示出良好的经营态势。

  6.3大众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

  大众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暨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属民营企业,是我国大型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之一,20013月在新加坡挂牌上市。公司总部设在山东省,除了在山东临沂建立了生产基地以外,还兼并经营其它三家位于内蒙古通辽、湖南湘潭和四川眉山的生产基地。公司拥有4,300多名员工,2000年销售收入达32亿元人民币,2001年销售收入可望达到40亿元。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双汇集团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

  公司拥有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引进的高温火腿肠生产线、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屠宰分割生产线,还拥有自行研制开发的保鲜肉生产车间。公司年屠宰生猪能力320万头,加工活鸡近1000万只,综合加工能力和肉制品产销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

  公司注册商标“金锣”,金锣品牌是仅次于双汇的中国十大肉制品之一。2000年,大众食品在销售和赢利方面得到了继续发展,销售额增长38.1%,净利润增长42.1%,达到创记录的4.3亿元,赢利能力大有超过双汇之势。2001年在新加坡上市,募集资金3亿多元,发展势头更是不可低估。

  6.4南京雨润食品集团公司

  公司成立于19931月,由一家村办民营企业发展为集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集团性公司。目前拥有16家子公司,总资产达13.7亿,员工11000多名。2000年,集团产值突破20亿元,20011-6月份,实现销售15.11亿元,利税1.86亿元,全年可望完成销售30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专业化低温肉制品生产厂家,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6.5联合食品控股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江泉肉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屠宰、肉制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化集团公司,拥有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公司的营业额比1999年增加53.5%,达到15.5亿元;税后利润2.6亿元,比1999年增长64%。作为联合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2001年,继大众食品上市之后,以每股0.315新加坡元,在新加坡首次成功公开发售1亿3060万股新股,募集3510万新加坡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建销售网络,提高研发能力,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6.6山东得利斯集团公司

  总部设在山东诸城的山东得利斯集团公司,19848月,依靠一家村办面粉加工企业起家,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以得利斯“系列低温肉制品”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北极神”系列纯天然海洋生物制品为主导的食品专营集团企业。得利斯集团拥有固定资产8.5亿元,职工3000人,下辖28个全资和控股公司,年加工生产肉制品能力5万吨,消化生猪250万头,生产低温肉制品和北极神系列纯天然生物海洋制品,已达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7000万元,同年规模和效益分列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和第七位。

  6.7河南洛阳春都集团公司和郑州郑荣集团公司

   洛阳春都、双汇集团、郑州郑荣这三家肉类加工企业,为我国肉类加工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洛阳春都,更是开创了国内肉制品加工的先河,于1986年率先在国内推出了第一根火腿肠,揭开了我国肉制品加工的新篇章,成就了一个百亿元的产业。在河南,甚至在中国,三家公司三足鼎立,激烈竞争,有力推动了我国肉制品行业的发展。但是,因为管理的问题,洛阳春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面临着停产乃至破产的危险,郑州郑荣也出现严重亏损,仅今年1-5月份就亏损436万元。在世人的感叹和惋惜中,洛阳春都和郑州郑荣逐渐退出了肉制品竞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