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就快来了,消费者大都喜欢选在这个时候维权,我也借机说说最近碰到的事,当然,还是和通信有关。
前两天,单位来了一个推销电话卡的,打着中国电信的旗号,却做着中国移动用户的生意。简单理解就是,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在购买了中国电信的“会议通”充值卡后,在拨打长途或市话时,就可以享受0.15元/分钟的超低资费。
拿着一家运营商的充值卡,却可以让另一家运营商的用户享受优惠,这从理论上来说,本身就很蹊跷。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是通信媒体,具备一些基本电信常识,但更多的用户并不了解这些,在超低的资费面前,难免心动。
所以今天我也想试着揭揭这些卡贩的老底,也欢迎详知内情的专业人士给予更加准确的介绍。以防更多用户被骗。
在这些售卡宣传单上,基本都是打着某个运营商的旗号。在上面这张单子上,还特别标注了湖北宜昌电信071710000的客服电话,我们咨询客服的结果是,湖北电信有一种叫做“会议通”的业务,但只是面向广东用户,北京用户无法办理这一业务。该人士还表示,现在网上搜索到的“会议通”信息大部分是假的,提供这一业务的省份也非常有限,很多是打着“会议通”的旗号暗地从事回拨电话业务。
在国内,回拨电话业务虽然在政策上明确界定不合法,但由于利润可观,还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下市场:卡贩从运营商那里租赁一些信道资源,然后避开运营商自己建立一个新的通话系统。并通过兜售充值卡的方式,赚取利润。
当用户购买了这些充值卡后,卡贩都会要求用户在拨打电话前加一个特定的前缀,然后再输入需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用户在拨出后,电话就自动转入卡贩自己的信道系统中,他们通过特定前缀去识别用户被叫号码,然后作为主叫去分别拨打用户和其被叫号码,从中再进行一个通话连接。这样一来,两边的号码其实都是在一个被叫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能让主叫用户省钱的原因。
从实现原理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省钱途径,但却存在非常大的风险。
一是电话能否顺利接通没有保障。由于租赁的信道资源有限,如果买卡用户或同一时间拨出电话的用户较多,往往会出现信道资源紧张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用户会遇到系统忙,电话无法拨出的原因。
第二就是卡内的剩余话费是由卡贩决定,他可以对卡内余额进行自由删减,而用户却无法查到详细的消费记录。一些用户遇到的卡内话费很快用完的情况,就属于这一类。
所以在这里也特别建议,用户在遇到上述推销充值卡的情况时,在低价资费的面前,最好还是打相应运营商的客服电话咨询一下,否则很有可能得不偿失。如有受骗,可拨打中消协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投诉电话反映情况。
作为出租信道的运营商,我觉得是否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相应的监管责任,最起码要保证你的承租者应该是进行正当、合法的业务,而不是一切向“钱”看。毕竟出了盈利的本性外,企业身上还肩负着一个叫做“社会责任”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