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柏林
改革内参决策版
目前全球金融海啸,大量出口企业停产或倒闭,国家为应对失业危机,采取扩大内需10项政策以拉动经济增长,保持企业生产能力,缓解失业压力。笔者认为,我国要抓住政策调整机遇期,培育农民信用合作组织,通过农民信用合作组织进一步传导财政与货币政策,直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和货币供应,以农村市场拉动城市工业发展,以财政转移支付和增加货币购买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转变为依靠内需拉动为主。
没有农民信用合作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扩大内需政策将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因为:一是没有农民信用合作组织,大部分农民无法直接受益,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化解一个矛盾会增加更严重的新问题;二是没有农民信用合作组织,农村消费市场无法启动,没有农村消费市场的拉动,生产结构就会失衡;三是没有农民信用合作组织,财政和金融资金使用效率就会降低,撬动经济增长的杠杆就会变短,就会付出更多的社会成本。因此,应该把培育新型农民信用合作组织,即农村资金互助社,列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措施,通过农民信用合作组织将扩大内需政策传导到千家万户,给农民以货币,才能给城市以生产。
首先,加快农村资金互助社市场准入,提供财政和货币融资制度支持,扩大内需带动农民信用组织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金融制度是市场经济的成熟制度,我们要明确的支持。2009年每个县完成l0个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以村为单位,将发展2万个农民信用组织。每个村以l00户计算,每户农民入股1000元,股本l0万元,财政配套10万元,计20万元股本,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可放大10倍贷款,这样就有400个亿进村入户。
其次,政策配套,融资支持,示范效应扩大。2010年在2万个信用组织的示范下,就会有10万个农民信用组织发展,就会向农村投放2万元;2011年发展30万个信用组织,按每个组织有500户计算,假设平均需求为1万元,将向农民投放l.5万亿元;2012年发展60万个农村信用组织,每个组织规模l000万元,平均每户2万元,可投放6万亿;2013年在信用组织与体系建立的条件下,每个村信用总量就会超过3000万元需求,近20万元资金进村入户。
第三,通过扩大内需政策带动农民信用组织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农民贷款难,更可以解决农民组织化问题,同时可以解决货币传导体制和机制,社会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都将发生重大调整,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生态得到治理,扶持一个弱势金融组织就会带动落后地区、产业和群体的发展,通过有效传导,不仅农民受益,同时对城市工业拉动能力提高,工人就业、资本挣钱、税收增加等都是可以预见的。
第四,建立健全农民信用组织体系。因很多人不了解农民信用合作组织发展规律,所以对发展农民信用合作组织信心不足,怕出风险,怕难以监管。必须要打消这种不必要的顾虑,这是因为:坚持以村为边界,信息对称,社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在正相政策激励下,多数社员信用机制会纠正少数社员违规行为;村社发展需要合作组织问的联合发展,又会发挥出多数信用社纠正少数违规社,通过建立村社行业协会自律组织,就会减少国家监管成本,发挥免疫作用。
第五,建立向农村资金互助社投入体制和机制。建立中央银行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发放支农贷款制度;农业发展银行向农民信用合作组织批发贷款制度,建立商业银行一定存款通过农村资金互助社转贷制度;建立财政向社会发行支持农村信用组织发展信托制度,通过上述制度和机制的运行,我们持续的扩大内需政策才能有效实施,其作用与效果是能够惠及全民,并能有力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