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日前推出了“一章制”,即“过去投资项目审批涉及18个部门61个公章,今后将统一减为一个部门一个章。”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和意见,规范审批行为,提升服务效能,下狠力营造风清气正软环境。(2009年2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河北日报》)此举堪称为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机关效能的务实之举。
好事总爱成双。就在我们为“一章制”而鼓掌喝彩的同时,重庆市大足县为了精简会议、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决定实行“一会制”,即将所有年度政府专项工作会议合并为一个,除还将召开必要的协调会和电视电话会议之外,原则上不再召开全县性年度政府专项工作会议。(2009年2月2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重庆日报》)这种“多会合一”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之策,让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值得全国各地各级各部门官员学习和效尤。
每年年初,各地全局性、部门性的会议,太多太滥太长,其实也就那么点事,非得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好像不开会,就没有开展工作;不让主要领导参会,就不显得会议的重要……于是,你开、我开、大家开,小领导忙着“赶会”或“等会”,大领导也疲于“参会”、“陪会”。“开会”成了官场人人怨之、又人人不愿弃之的“活宝”。
当然,开会,作为布置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确实是有开一开的必要。但是,很多情况下,开会,被某些领导当成了抓落实的首要方式,当作了显能摆威的首选途径,不管大事小事,都是开会,导致会议很多、很滥、很长、很无聊,流于形式,大话套话空话占到整个会议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上行下效,古已有之。于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开会发文变成了“接鼓传花”的官场游戏,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尤其是一些地方,每年的上半年,很多领导干部基本就是在文件和会议的赶趟、赶场中度过,待全年的工作都安排部署好,往往已到四五月份,下半年要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时间就显得十分紧迫,不但严重影响工作的推进进度,而且也容易使干部为了赶进度、要成绩,而滋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骗取政绩的不正之气、不实之风。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要求整顿文风会风的文件通知一再规定,很多领导大小会议上也一再强调,要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能不开的会尽量不开,能合并开的会尽量合并起来开,而且要限定讲话时间,等等,要求不可谓不严、语气不可谓不重。可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在中国由来已久,虽然很多人厌倦,但是没有几个人敢锐意创新,什么都不敢为天下先,紧尊老子教诲。这样就没有人提出别的可行的形式、更有意义的形式,来取代繁琐的会议。而那些已经习惯了、擅长于开会、想开会、不开会就不会工作的领导们,更是根本不理会那些文件通知,把领导的强调当作耳旁风或者只是说给别人听的,会仍然是越开越多。为什么很多官员都热衷于开会(当然有些会开开是必要的),可能开会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吧,因为这么多人乖乖地听他讲话,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记他的重要讲话,岂不是很享受。就这样,文山会海一直也就成了官场上如影随形的“怪胎”。
再好的制度,都离不开落实。而落实向来就需要斩钉截铁的勇气和率先垂范的志气。“一会制”的推行,为我们开阔了视野,创新了思维,提供了借鉴。“一会制”的好处,不言而喻。提高效率、节约开支、务实、高效、节俭,等等等等,用再多的溢美之辞来评价,都不为过。但是,笔者认为,“一会制”最大的突破、最大的创新,是把文件通知规定的、领导平时强调的好作风、好做法、好措施,真正落到了实处,并且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有些会议不得不开,那就干脆“多会合一”,实行“一会制”。大足县给我们带了个好头。相关分管领导每人只就今年的具体工作作安排部署,削减了工作总结、传达文件等冗长环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只就这些工作如何抓落实作简要讲话。每位领导发言的材料从以前的20多页精简为现在的10页左右。以往的大会交流发言,也改为分发资料书面交流学习,同时开通网上交流学习平台。并且要求各部门、各乡镇也只召开一个工作布置会,使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谋划发展、狠抓落实、服务民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开春满园。愿“一会制”这一务实创新举措,能够像春风一样,吹遍大江南北、官场上下,并且不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愿“一会制”能成为一种官场常态,并引领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务实创新的典范、标兵、先锋、楷模。
相关新闻:
大足县推行 “一会制” 可节约办公经费100余万元
让“一会制”引领官员务实创新之风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