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加鼠标”:经济危机下的无限商机


“水泥加鼠标”:经济危机下的无限商机

邹剑川

 

网络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关系的组合,网络很大意义上是一种媒体,是一种传播。作为一名网络写手,和系统专业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供商业撰稿,并系统专业学习过新闻传播学的人而言,我更倾向于把网络定位为媒体。

 

很多概念或许已经很陈旧了,比如WEB2.0,SNS这些。我觉得网络如果把自己定位为免费的媒体是很难突破的了。因为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已经把免费发挥到了极致。

 

博客呢,信息过于琐碎凌乱,至于SNS,我觉得六度空间这些不靠谱。实际上看似过时的论坛、社区在网络营销中,威力是很惊人的。

 

博客,我以为可以是一个推广的平台,但是在海量的博客信息里,实际上,博客受制于托管服务商。流量、访问很大程度取决于网络首页编辑。我记得从前榕树下其实最早有一种模糊的WEB2.0模式,文章的点击率和作者的名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页推荐否,但应该说,这些职业编辑基本上还是有操守的,选择的都是有代表性,符合自己思路和方针的文章。但这又恰恰存在把关人问题,造就博客中的,富媒体和穷媒体之鸿沟,这个和博客以及互联网的草根意识、自由意识、民主表达的核心价值是背离的。

 

互联网现在的技术门槛非常低,10年前,电话拨号和调制解调器时代,做个个人WEB1.0的主页是相当NB的。能组装、维修电脑、能布线局域网在那个时候,在内地三线城市里被视为人才。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人才”,但后来我日益觉得互联网或者IT业没什么前途,搞硬件没什么出路,类似于街头手工艺人和摆地摊的。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网络普及后,其巨大的威力和传播效应就出现了。即便你在网上摆地摊和做手工艺人,你理论上,可以和全球的客户、商家进行交易,获得收益。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而是无数的全民SOHO一人制公司。2003年,我标榜和鼓吹我的中国现代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恶搞般的在作品下,打上公司签名和标记时,曾被很多人取消。但现在,作为一个人,我真得可以和世界上所有客户进行交易,做业务,谈生意。在网上,即便你是一个人的公司,只要你能提供服务,甚至能整合资源,和进行组织管理,譬如,你联络100个一人公司,一百个SOHO职业者,你联络1000个SOHO职业者,你就可以做很大的项目,你可以搞很大的事情。

 

网络中国使得很多业务和项目都可以外包,不管是非核心业务还是核心业务。在这里一人SOHO或者多人SOHO团队都是商机。这些零散的项目和工作,很适合白领业余兼职,也很适合创业者。

 

淘宝这样的C2C卖的不过就是商品,低进高出而已。没有创意、知识、技术、劳动。如果,而SOHO劳务,目前有威客的形式,但由于是C2B,实质没啥意思。C2C的SOHO,或者说是B2C的SOHO才更有效直接,发挥网络的交易成本低下,方便、快捷等等优势。

 

网络的力量是惊人的,一个博客,一篇文字,乃至一个QQ号码,都可以发挥营销作用,为你找到目标客户。只要你方法对路。

 

在错综复杂的信息海洋里,在无线的商机和需求中,我一直在想,如何为自由撰稿人和半自由撰稿人提供一种精准营销的模式,使他们获得公平、诚信、方便、合理的交易。搭建一个C2C、B2C的交易平台。

 

行业垂直门户、更为细致化的垂直电子商务平台,更加细致化有亲和力的分享和参与的WEB3.0模式的地方门户,我觉得是经济危机下的商机。

 

如果我们打造一个让知识、文化、创意行业和撰稿行业SOHO交流的平台和产业孵化网络,提供培训、服务,对于经济危机下的中国有利,对于大学生就业有利,对于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有利,对于节能减排和绿色GDP有利,对于产业升级和创造白领岗位机会有利。

(1410字)

 

2009年0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