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3月初入股市,到后来买入开放式基金,我的投资生涯已有几年了。这里做一小结:
为何从1999年到现在只有五六年的投资时间?因2001年上半年,虽从1999年519行情后股市进入牛市,上证指数上涨一倍,也曾有指数大跌50点我的市值反而增加,但总体上却不断亏损。当时进行了反思:如一次失误是运气不好,两三次的损失是经验不足,可是在牛市中,自己也是经济学学士,却亏损了,亏损还越来越多,说明不能再做下去了。且股市中随处可见翻番的股票,市场怎么可能继续大涨特涨概率极小。于是卖出所有股票,把钱取了出来。不久后股市暴跌,开始了长达四五年的大熊市。在休息、总结了两年后,2003年重新入市至今。
虽然炒股票的经验多了,心理素质好了,耐心更好了,可是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可炒股,我的回答肯定是:不要炒股票,要投资,可考虑买基金。
不要投资股票的理由如下:
1、任何时期的任何市场中,炒股票永远是多数人亏损,少数人赚钱。今年股市涨一倍左右,可是还有40%多的投资者亏损,只有7%的人赚了50%以上.这个事实的存在必有其原因,不必知道是何原因,在无情的事实面前不要抱侥幸心理,更不要自以为是,在其他领域驾轻就熟和在股市上成功是完全两码事。乔丹打棒球就不怎么样。
2、其实炒股票的各种理论、技术指标,还有不少人的成功经验与投资心得,都可赚钱,赚大钱。可以说炒股赚钱并不难。但因人都有股票下跌时恐惧,上涨时贪婪,更容易受市场及周围人的影响,导致大多数人大多时候会有错误的操作。投资大师巴菲特说:“世界上根本没有股市,如果有的话,也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聪明人犯错误的地方。“为了避免市场的影响,他并不住在纽约,而是内布拉斯加的一个小镇上。
3.有个“华尔街家训”:在股票亏损时,及时卖出,避免更多亏损,在盈利时,要耐心持有。著名的夏皮诺实验的结论可以验证之:当较小的利润是确定的,而较大利润概率较大(同时较小概率没有利润)时,大多人选择确定的较小的利润;当较小的亏损是确定的,较大的亏损概率较大(同时有可能不亏损)时,大多人选择后者。表现在股市中,大多人买的股票稍有上涨就抛出,只能赚点小利,却往往错过了大黑马;股市下跌时,大多人舍不得卖出,往往是更大的下跌。这个“家训”如此简单,我也牢记在心,但仍在买入上海航空后,舍不得抛出,结果在下跌一半后才卖出。新股民怎么可能成为少数的聪明人?
4、炒股要有计划,更要有一定的纪律。新股民一般没有计划,糊里糊涂地买入,糊里糊涂地被套,又糊里糊涂地割肉出局。至于纪律,对新股民更是不大可能的,也不会很好地遵守。这是我在1999到2001年的牛市中不断亏损后的经验之一。如曾定下不买ST股的纪律,仍忍不住买入ST东碳,结果连续跌停,跌得我面如土色,五内俱焚。
买入基金的理由如下:
1、收益较好。如1998年4月28日成立的基金兴华到2005年3月4日净值涨121 %,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4 %,现在这只基金累计上涨了约200%;2001年4月2日成立的基金科汇净值上涨53 %,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9.4 %。目前基金科汇上涨160%多。
中国股市上,基金集中持有的股票,往往大幅上涨。基金集中持有,步调统一,虽力量有限,却能引导投资方向,甚至可一定程度上决定股价。同时基金公司的人均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知识,可广泛搜集资料、实地考察。水平自然比一般人强。业绩也比绝大多数人强。
2、收益不缴所得税(企业债、存款利息、炒房均要缴20%的所得税)。流动性好,任何一交易日都可卖出(房子挂牌半年无人问津很正常)。
3.不必像投资外汇、股票一样,需要专门知识并占用大量时间来分析研究。
4、风险小于股票。经历四年熊市,到2005年3月18日,54只封闭基金仅14只净值跌破1元,而股票被腰斩的比比皆是。基金一天净值跌去2 %就是很罕见的了,而股票可能连续跌停。同时基金分散持有几十只股票,能化解系统风险。
5.封闭式基金好于开放式基金。2004年时我把80%的资金投入到开放式基金上,但目前一半的资金买入封闭式基金,1/4是开放式基金,1/4是股票。因同为净值1元的开放式基金,要以1元的价格买进,而封闭式基金只要0.7元。因对易方达基金公司比较充分的了解,买入的是基金科汇和基金科瑞。它们的净值和市场价分别为1.93、1.70和1.64、1.04元。投资效率最高的也是科汇,2004年3月在股市大跌前买入的科汇,目前收益早就超过100%。
不过基金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我大多数的投资都是买入后马上亏损,但时间足够长,比如三年,均有盈利。就好比春节到立夏,气温总体上是上升的,但并不是每天的气温都在上升,有可能突然降温。所以怕冷的人春节后突遇寒流不应急于自杀。这里有个买入时机的问题。了解了外国和中国的开放式基金业绩,发现:牛市时发行的开放式基金会有大量资金认购,但以后的收益并不好;熊市中发行的基金乏人问津,可是往往有较大的收益。因为基金经理的能力是有限的,20亿的资金肯定比100亿的资金更容易操作。并且熊市中成立的基金,买的都是便宜股,上升空间大,下跌风险小;牛市中成立的基金,不得不在高位买入股票,上升空间小,风险却大。正如巴菲特说的:市场恐惧的时应贪婪,市场贪婪的时应恐惧。股市上的钱是赚不完的,不要急于入市,要耐心等好时机。
以下是我最大的成功心得:
1、一定要建立投资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的主要目标就是钱,为事业和理想奋斗的人少之又少,而投资可以钱生钱,相当于有人免费为自己打工,何乐而不为?我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得到的零花钱要么买书看,要么就投资于邮票和纪念币。目前有一半的资产来自于投资收益。可是大多人都没有这个意识。在仍是熊市时,当时的开放式基金非常便宜,向20多个朋友和同事建议投资开放式基金,只有一个网友听从,2005年春始投资,并不断增加。到目前盈利六成以上。我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业余时关心一些闲事而不学些投资知识?一次问几个朋友,蔡依林是男是女?他们大笑。前两天有同事把他手机里蔡跳舞的视频给我看,才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看她长得什么样。还真是美女。
2、要多学习。不光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更要了解所投资的对象。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巴菲特的心得之一就是:投资者成功与否,与他了解这项投资的程度成正比。第一次大获全胜的投资是买入南方航空(600029)。那是2003年,市场萧条,又值非典,在市场厌恶中,7月25日,南航上市。那天是星期五,我的生日,下班后发现它的每股净资产、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之和小于股价,于是周一半仓买入。后进一步了解因为市场排斥,发行价从4元到降到2元多,非典疫情迟早结束,人民币升值将带来大量汇兑收益,上座率的提高等情况,卖出所有股票,满仓买入。虽然迟迟未赚钱,但也一直未跌,躲过了到约当年10月的大盘下跌。到2004年上半年,从3元多涨到6元多。这次的收益是空前的,也让我发现以前的投资是多么可笑,就是往一个个陷阱里跳,只因为听说里面可能有黄金,但真有黄金,人家为什么要告诉你?投资的风险之一就是不确定性,多学习和了解,不确定性就减少了,风险就大大减少。自此养成了一个先了解再投资的习惯。欲购保险时,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比较各保险公司类似险种的不同,所以保险推销员发现我比他更懂保险。最后得出结论:保险比储蓄好。但因收益不如基金股票,一直未买。自2004年上半年大盘大跌前到现在一直满仓。但因对长江电力的了解,大半资金买了长江电力,于是从1783点跌到998点,我损失远小于大盘下跌的幅度。当我打算买招商银行时,看了200多页WORD文档资料,于是果断抛出长江电力与上海航空,并借款买进。因实在是喜欢投资,别人晚上看电视可能看电影或一些无聊的娱乐节目,我则肯定看上海的第一财经频道,听着报道,喜悦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平时上网也是看和讯、东方财富网、金融界、搜狐财经等网站。看得多了,自然判断较准。今年7月3日在博客中发表《石油与黄金价格将暴跌》,当时石油一跌上涨,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下跌,所以不少网友评价我是白痴。到现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与黄金都跌了20%以上了。因此,虽然只看了关于中国国航20页的资料,就在国航上市第一天买进,因油价下跌,航空公司成本就跌,两个多月后涨了26%。今年四月在博客中发文《打压房价的新政恐被迫出台》,不到2天,央行就加息了。所有的成功投资和准确判断,都是因为不断的学习。
3、投资一定要有耐心。当仍在中国银行工作时,2002年8月买入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易方达平稳增长),上涨10%以后,90%的同事都开开心心地卖出,我跟同事讲:“我有可能到死了也不会卖。”一直持有至今,涨了近100%。2003年12月买进的第二只开放式基金(易方达策略成长),我的同事最多只实现了22%的盈利就出局,我一直持有至今,涨了120%多。今年五月底开始陆续以7.3元的均价买入招商银行,涨到8元时,不少同事、朋友劝我卖出,我不动;到9元时,听我建议买入的人已全部抛出,我仍一动不动;到10元时,有人说可以卖了付房子的首付了,我说我永远都不会买房,招商银行打算持有5年以上,同样无动于衷。目前,我的所有投资都是抱着“两年以内涨一半”的打算。往往买入后就下跌,但仍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要知道,世界第二首富巴菲特几十年来从100美元,增加到400多亿美元,年收益率不到30%。如果年收益率能达到27%,10年可以增长10倍,20年就是100倍,30年就是1000倍。所以既不能妄想短期内的暴利,也不能满足于短期内的蝇头小利。香港的恒生银行,10年涨了10倍,没有耐心的人只能赚小钱。这同样自于当初过早抛出好股票的教训。
4、要减少交易次数。当年亏损之时,曾统计了一下,发现自己炒股有盈有亏,盈亏持平,发生的亏损全是因为交易税收与交给券商的拥金。每交易一次,不管盈亏,都要付出拥金和印花税,虽然数量比较小,可是交易频繁,数量就大了。所以自2004年6月辞职到上海后,只买入过3只股票和2只基金,只卖出过1只股票。
5、要集中精力,不要投资于过多的品种。当有人告诉我说持有近10只股票,我就可以断定这是个新股民,和我当年一样,结局多半也不妙。只记得当初只有两三万元,却买了七八只股票,脑子里一团浆糊。成功的投资源于充分的了解。越多的股票,对每只股票,就越不可能充分了解。这等于把投资的成功寄托在运气之上,而根据墨菲定律,运气往往不在自己这边。所以目前只持有两只股票,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封闭、开放式基金各两只。要注意的是,基金虽然多,但其动作模式、盈利能力是相似的,不确定性远小于股票。对于期货与外汇,因从未想过要投资,所以一无所知,不必浪费宝贵时间。
6、不轻信任何人。因一些股评家的蛊惑导致大批股民的亏损,股评家这个职业的声望一度不如妓女。投资大师罗杰斯说:“专家们的意见大多是错误的”。巴菲特每年的投资收益不到30%,就已是世界第二首富。如果“专家”们真有水平,为什么自己不去炒股票?而一些非专业人士,可能连“市盈率”都搞不懂,居然也在大讲股经。在工作和生活中,除父母之外(因父母不大可能骗子女),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轻信。特别是一些“消息”,要想想,为什么人家要告诉你?在你知道前,有多少人已经知道了?投资有风险,保本最要紧,所以不要轻信任何人,包括本文作者。特别是目前股市上涨已较多,风险较大。
投资经历与心得
评论
2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