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国际直接投资


  1、中西部地区的引资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通过大规模引资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但作为一个整体,迄今为止,中西部地区吸收的外资总量却较为有限,无论是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还是外资企业数与外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外资企业进出口的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当前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上仍然处十规模扩张阶段,在这一阶段,继续通过规模扩张特别是利用外资实现规模扩张来促进经济发展仍有必要。为此,在引资战略上,中西部地区仍然应该把吸引外资、提高本地开放水平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主线,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引资战略的调整和众多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时机,加快引资步伐、加大引资力度、增强资本吸收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吸收国外资本以及东部地区释放出来的大量外资和内资,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2,相应战略措施

  具体来说,现阶段中西部地区需要实施以下引资战略措施:

  1)实行反梯度的地区政策,发挥投资环境中地区政策因素的作用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分区域逐步推进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率先在东部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东部地区政策激励的先发优势形成了事实上的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的“梯度地区政策时间差”,这种“梯度地区政策时间差”以及其所带来的外资累积效应极大的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的集聚。在新时期,为引导外资西进,在东部地区大幅减少各种外资优惠措施的同时,在政策激励上应赋予中西部地区相对特殊的外资激励政策,实施中西部内陆地区优十东部沿海地区的“反梯度”的引资激励政策,形成一种事实上的“梯度地区政策空间差”,这其中包括赋予中西部地区优十东部地区的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梯度差、国内市场开放政策梯度差、外商股权政策梯度差、外资准入政策梯度差等,通过拉开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外资政策激励力度的差距来促进外资西进。‘

  现实中我们看到,中国的外资政策已经逐步从以往东部沿海地区实行优惠转为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其中包括: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的企业,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也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等。相对其它因素,外资激励政策特别是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在外商选择投资区位时居十次要地位,但是这种特殊的“政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十抵消中西部地区固有的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引资劣势,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为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实施有利十中西部引资的“梯度地区政策空间差”是必要的。

  2)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外资项目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各有自身引资的相对优势。中西部地区虽然整体上经济、科技发展落后,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自然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各省份平均职工工资普遍低十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十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中国巨大的“资源库”,资源潜力巨大,开发程度有待提高。以西部地区为例,据统计,西部11省区的“自然资源综合优度”居全国前13位、“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优度”的前15位、“自然资源总丰度”的前13位。‘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有利十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外资的引进。Ifu b.,随着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加速发展,其人均水平明显提高,许多地方的劳动力价格也大幅提高,商务成本不断上升,导致这些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逐渐失去竞争力。中西部地区较低成本的劳动力使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可能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竞争力。因此,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扩大多外开放,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外资项目,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企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地转移。

  强调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外资项目并不排斥其他类型外资项目的引进。中西部地区尽管经济、科技发展整体上落后,但某些区域特别是某些大城市的科技潜力仍在全国名列前茅。如西安、成都和重庆等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排名全国前10位之内。Ifu在一些机械电子工业如飞机制造、航空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通讯设备制造工业等,中西部地区有一大批技术先进的企业。因此,在充分利用本地区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大力吸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外资项目的同时,一些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可以适当引进资金密集型甚至技术知识密集型的外资项目。

  3)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快市场化发展程度

  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开放市场,首先向国内市场开放,进Ifu向国际市场开放。如前面分析,市场化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是造成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引资规模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多数外资来自十市场经济制度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这些外资更倾向十投向中国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因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市场机制较为完善,这种市场环境易为外商所熟悉,也易与外商融合。为此,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近些年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和中国东部地区结构提升的机遇,加大对一些长期受到保护、高度垄断的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矿产资源开发、计算机制造、电力生产等部门和行业的开放程度,加快市场化发展的程度,增强对外资的引力。C4)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产业集聚,增强引资优势

  中西部地区在地理区位上深居内陆腹地,没有直接的海洋运输条件。Ifu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的是加工贸易出口,沿海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港口运输条件成为这类外商投资企业理想的投资地区,Ifu这也成为众多外资西进的一大阻碍。为克服这一阻碍,中西部地区应一方面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本地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扩大内需,使外资企业的商品出口转为就地销售。当然,要克服这一阻碍,还需要国家从根本上改变外源性的发展模式,促进内需发展,通过国内市场的开发替代对出口市场的依赖。为此,中国需要加大汇率体制、税收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等改革的力度,并弱化出口激励型政策体系,努力形成企业内销外销相近的市场环境,国内销售与出口同样的赢利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外资集聚东部沿海、外资不愿西进的困境。

  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应加强产业集聚,创造集聚优势。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引资规模巨大差异的原因固然与地理位置、开放政策、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有关,但较弱的产业集聚也应该说是不利十中西部地区引资的一大原因。当前,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集聚方面远远逊色十东部地区。仅从平均企业数来看,2003年东部地区约为西部地区平均值的3.3倍,中部地区平均值的1.77倍。‘如前面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对外资区位选择的作用口益重要,Ifu推进产业集聚同时也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为此,中西部地区也需要通过加强产业集聚来增强引资优势。具体可以采取下列做法:一是确定地区比较优势和主导产业,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比较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并围绕这些产业建设有效的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形成某一行业的关联企业;二是结合自身情况,有意识地通过政策的倾向,尽可能将同产业的外资引入同一地区,形成外资产业集聚,或引进外资龙头企业,进Ifu吸引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入,从而逐步增强集聚效应;二是建立与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人才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物流仓储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等相关社会服务体系,以此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

  4)引进外资的同时,大力促进内资的西进

  当前中西部地区的引资条件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双缺口”已经基本消除,银行系统积淀了大量存款,国内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如上分析,当前中国单纯资金使用上的重点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更多地使用外资,而是更好的利用好国内资金。中西部地区的引资战略同样要注重用好国内资金,对外资与内资的引进上不能厚此薄彼,重外资轻内资。用好国内资金不仅大大拓宽了中西部地区引资的渠道,也从根本上符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为了大力促进内资西进,中央和中西部地区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疏通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资机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加强资本市场吸纳闲散资金的能力,激励投资者将闲散资金用十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二是破除行政障碍,大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促进内资内流顺畅;二是促进国内资金的再循环,提高国民储蓄率,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储蓄投入企业研发,加快国内企业的改组改造,培育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内资金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四是鼓励民营资金参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给与投资到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同等待遇,降低民营经济的投融资门槛,减少民营企业投融资的种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