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对人的认识的三次革命


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对人的认识的三次革命

以反对中世纪神学和而提倡科学,进而解放人的思想,并发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作用的“文艺复兴”以来,19世纪无疑是人类理性精神发展的顶峰。在对于人的认识方面,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查理·达尔文(1809——1882),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1809220,达尔文出生于伦敦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对植物学很有研究,这对达尔文的影响很大。他在学校读书时对课余并不感兴趣,1827年,他从爱丁堡大学转到了剑桥大学,主要精力花在了博物学的研究上。

183112月,经汉罗斯教授的推荐,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远征,历时5年之久。回到伦敦后,达尔文整理了他的航海日记,经过十多年的研究,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物种起源》。他以大量的事实和丰富的材料来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由于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变,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他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后来,他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论述,提出了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进化论。这是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从科学上推翻了神创造人的神学理论,遭到了教会的攻击。经赫胥黎(1825——1895)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起到了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他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它》一书,对晚清时期新文化的代表之一和思想家严复(1854——1921)的影响很大。严复根据这部书所译述的《天演论》,第一次把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借助经学家的公羊三世说,说明国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为现实的变法提供了历史依据,同时还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

现在看来,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所表达的人类的进化观,几乎成为人类学和历史学以及社会学的共识,但也不是没有问题。毕竟,达尔文只是讲了人的生物特征,对于人类的进化过程,即由猿到人的变异,应该是一种假设。我们的错误在于,由于唯科学主义是举,而把假设当成了事实。这不能不说是科学的悲哀。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领袖,伟大的思想家。181855,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35到期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他在中学时代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大学期间研究黑格尔哲学,并加入黑格尔派俱乐部。在《莱茵报》当编辑时,写了一系列抨击普鲁士专制主义的文章,迁居巴黎后,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提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任务,表明马克思由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846年,他和恩格斯(1821——1895)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18482月,由他俩合著的共产国际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诞生,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的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写出了《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重要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经过长期的研究,马克思在1867年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所提出的“剩余价值”学说,它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提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剥削剩余价值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成为了列宁所说的“国际的灵魂”,他在国际的各种会议上批判了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巴古宁主义、清除它们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1871年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热情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他写了《法兰西内战》,进一步发展了国家学说,指出暴力革命的原则,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显然借鉴了黑格尔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他第一次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也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如果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从生物学(自然的人)的角度来认识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社会学(社会的人)的角度来认识人,这是对人的认识的再次革命的话,那么,弗洛伊德则是从生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生理及精神的人)的角度解剖人的,这同样是一次对人的认识的革命。这三次革命,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完成了对人自身的相关认识。其意义非常深远。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185656,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弗赖堡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4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一直到1938年为避纳粹的迫害才到了伦敦。他曾打算学法律,但是,“达尔文当时提出的那些颇有争议的理论,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他的理论可望使人们在认识世界这一方面大大地向前迈进一步。”于是他决定学医。

弗洛伊德于1873年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但直到1881年才取得医生资格。当时,人们认为人类所患的疾病都能从物理的角度进行解释。他的老师恩斯特··布吕克说:在有机体内,只有物理和化学两种作用。1885年,他在巴黎拜访了著名神经学家沙可,从沙可的公开实验中发现催眠术能使患者进入与病人本身所处的完全一致的状态;神经错乱并不取决于任何解剖学的原因。于是他也开始用催眠术治疗癔病患者,1859年,与约赛·布洛依尔合著了《癔病之研究》一书,于是“谈话疗法”诞生了。

19世纪的心理学家已对无意识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赫尔巴特就强调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冲突的起因由怀特、埃伦伯格做过研究。弗洛伊德既不从哲学,出不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而是运用到医学中去。他首创了分析会诊室。1900年,他发表《梦的解析》,提出了心理图式的理论以及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的学说;1916年出版《精神分析引论》,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诞生了;1923年,在《自我和伊底》一书中又提出结构理论以及超我、自我和本我的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无意识的必由之路”。它是经过改装的愿望的达成,于是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于性,并发现了婴儿性欲——《关于性欲理论的三篇论文》——进行了论述。儿童时代强烈的爱憎、依恋与抗衡的情感,对儿童成人后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的提出,为异常之恋找到了依据,并把它当作了人类命运悲剧的普遍性,影响巨大。英国作家劳伦斯的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可以说是实践这种学说的代表作。

两重性是弗洛伊德思想中的主要特征。不论是自我防护本能与性本能的冲突,还是自恋与他恋,或者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冲突,都无法为自我所接受的那些方面的冲突。这成了后来种种动态疗法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集体与个人心理疗法,家庭或婚姻疗法。

弗洛伊德的学说,越出了医学领域,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教育、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把欧洲人的思想从文艺复兴以来越发膨胀并达到极端的惟理性主义中解放出来,非理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把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把精神分析学变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理论,于是,精神分析学上升为“弗洛伊德主义”。

从文学思潮的角度看,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主义与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密切相并,对人类发展的观点,无疑是浪漫主义的,是关于人的理性的顶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则是19世纪晚期兴起,盛行于20世纪前期的非理性思潮的集大成者,已进入现代主义了。

现在看来,无论是神性,还是人的理性,以及非理性,都不能真正解决人类发展史上所遇到的难题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