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业与创业型经济时代的到来
作者:汪金龙
时间:2008年7月23日
来源:蚌埠日报
近日,有幸拜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忠卫教授新作《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动态性研究》(以下简称《动态性》),联系我市近年来创业型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结合“弘扬城市精神,建设美丽家园”主题宣传实践活动,颇有所思。
相对于个体创业来说,团队创业将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模式。在过去相对静态的、僵化的短缺商品经济时代,那些富有个体英雄主义色彩的“金点子”策划方案也许就能让一介平民成为百万富翁,那种富有勤勤恳恳精神的“老黄牛”工作态度也许就能带来小企业稳步成长为大公司。
然而,时过境迁,在传统商品普遍得以饱和的今天,仅靠个体企业家的力量想获得企业成长变得越来越困难,团队创业开始成为追求商业机会,实现价值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且,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离开了创业团队的动态延续和企业家精神的代际传承,想让小企业通过规模扩张成为“百年老店”也能以圆梦。《动态性》启发我们:当我们把创业本质理解为由机会驱动代替资源分配,由成长导向取代成本导向,以全球视野取得淮河文化的时候,如果想让更多的团队创业模式在蚌埠地区盛行,想让更多的企业长盛不衰,则必须使初创时期小企业的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顺利得以延续。其核心的管理任务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个体创新向集体创新的转变,从信息独享向知识分享的转变,从独自冒险向共担风险转变,从个人奋斗向集体进取的转变。
另一方面,21世纪是一个创业型经济的时代。这种社会变革起源于由传统的工业型社向会向信息和知识型社会的转型,它为企业家创业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诱人的机会。如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就了IT奇才马化腾,他仅仅六年的时间,就使QQ成为网民们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现已拥有4亿多注册用户、1.7亿活跃用户,成为华人群体最大的即时通讯网络。
有资料表明,小企业在美国经济是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雇员数不多于7人的企业占美国企业总数的80%,它们提供着50%的就业机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社会化和人口城市化交织的今天,我市解放思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打破对 “大”和“全”的盲目崇拜,我们不但需要在引进世界500强、引入国内大企业时关注能否催生一批小企业和形成产业集群,而且还需要实实在在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努力在全市形成一种“小也是美的”经济发展理念。
《动态性》的作者坚持认为,创业型时代是双刃剑,在增加更多商业机会的同时也意味着创业风险的加大。以团队这种组织形式走上创业之路的意义在于能够取得“1+1>2”的效果,但若不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创业团队成员间又会变得勾心斗角,一盘散沙,甚至分道扬镳,团队凝聚力无法形成,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无法延续,创业型企业可持续性成长也就根本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