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投资股市的唯一目的即是获利,无论是寻求股市波动中的差价获利(短期投资)还是通过长期投资获取成长性和分红带来的收益皆然。针对每个投资者寻求获利的策略、工具、手段可谓“百花齐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说哪种策略更好并无精确答案的,有的以研究趋势为主、有的以分析技术指标为主、有的以洞悉宏观政策为主、有的以研判行业为主、有的以分析个股为主、有的以与绝大多数人思维相背为主、有的以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为主、有的以传统理论为主、有的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主等等。俗话说得好:无论白猫、黑猫,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无论采取哪种策略和手段,只要能获利就是好策略、好手段。
不过,无论您采取的是何种策略,有些既定规则是必须要切实执行的,凭您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既定的短期投资策略决不能随意演变为长期投资策略,反之亦然。否则相当于您自己否决了投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也就是说执行的策略与之前既定的策略背道而驰,那么执行的策略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枯木”,要想获利是难以实现的。再者投资期限、预期盈利点、预期止损点等是必须要严守纪律去执行的,否则会导致您不知何时买入?何时卖出?收益何谈?如同您盲目登上了航船、盲目地航行去寻找“宝藏”,却不知在哪里下岸,只是在变化无常的大海中颠簸,或许又飘落到起点甚至被风浪击毁、触礁沉没 ,“宝藏”未获却最终落得“救命”的下场。
但凡步入股市的投资者总会在投资过程中为赢利或亏损不断找寻心理支撑的,找寻的目的或在于确定自己的判断、或在于提升自己的信心、或在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比如:左侧交易买入者是逆市而为的,与公认的顺势而为相左,技术指标分析、趋势分析等的辅助作用会人为地缩小,而倾向于估值的研判、宏观政策的把握、供求关系的变化、与历史交易的对比等等,从而为逆市买入提供心理支撑,也就是说人们会去预测市场的底部会何时出现,或将下跌趋势归因。左侧交易卖出者也属逆势而为,是在上涨趋势下卖出,与前述性质相同,投资者会给出自己出卖出的理由以获取卖出的心理支撑。右侧交易买入者、卖出者属顺势而为,技术指标分析、趋势分析显得重要起来,以上涨或下跌技术指标、趋势破位作为买入、卖出的依据,从而获取买入、卖出的心理支撑。左侧交易买入者是以承受较大风险去获取更大的获利空间,有较好的时间配合;右侧交易买入者承受较小的风险获取相对小的获利空间,会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左侧交易卖出者可能会以损失部分收益以换取较小的风险;右侧交易卖出者可能会以较大的风险换取更多的收益。市场中投资者大多秉承“顺势而为”,除非您有过人的本领作为依托。其实左侧交易、右侧交易无所谓好坏之分,就看您历练的本领如何了。
不过无论左侧交易或右侧交易,投资者总会通过寻找理由来预测底部或顶部来获取各自买入、卖出的心理支撑的。至于预测仅是预测而已,“一万个人定会有一万个理由”,投资者各自的投资心态不同、策略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的“K线”是上亿不同心态的投资者、根据各自的操作策略相互作用促成的结果的体现,是历史交易的反映,要说有规律可循只能以“任何事物总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作托辞了,也就是说市场趋势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打破。就算按趋势操作而很多个股却无趋势可言。均线指标、自均线指标衍生的其他指标、神秘的股市数字等均是过去已经实现的交易的反映,其实就是历史规律。而股市投资总是面对未来的、面对预期的,总以历史规律、总以历史会重现来指导投资有失偏颇。投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为某一历史规律所约束,要综合多方影响因素适时地予以调整。我倒不是否定技术分析、趋势分析而是提醒在投资之前要做综合分析:宏观经济、行业政策、个股分析、技术分析、趋势分析、供求变化、国际市场、监管政策等等是要结合一起做综合判断的。
有一点是确定的,是不可颠破的,那就是股市的成长发展定以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为根基。一般情况下是提前业绩增长半年反映于股市的。夸大地说:股市整体15-40倍的估值水平是上下限,25倍为中轴,若以此为指导您就不会在6124点还幻想10000点、998点还幻想500点了!如此或许会避免您的损失或错失获取收益的机会。作为预测点位来说,若是精确到某点全是扯淡(包括我在内),假若应验也是“瞎猫碰上死老鼠”。要说预测在某一大致区间尚可参照一下。
前期系统性风险释放下的银行板块无论市盈率、市净率都是估值最低的,后市要多关注公司经常性交易促成的业绩增长个股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