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繁荣的财富效应,给众多公司的再融资提供了希望。中国股市每一次牛市,就伴随着大量的高价圈钱,天量再融资,以及随之编造的种种神话。而潮水退后,融资很少见到回报,新项目从来就是缺少效益。
近期上市公司陆续推出规模百亿以上的增发方案,比如国元证券100亿元、万科A112亿元、武钢120亿元、浦发150亿元,招行150----220亿元。今年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主要集中于周期性行业。下半年,披露再融资预案的公司主要包括地产、银行、券商、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其中,地产和银行是绝对大头。
据统计,截至目前上市公司今年已募集完成再融资额高达2111.53亿元,提出再融资预案(包括增发、配股、公司债、可转债等)的公司拟募集资金更是高达6286.06亿元。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企业债规模也已达3934.75亿元。
在地产行业,保利和金地已完成增发,分别募资78亿元和41亿元。招商地产也拟以28.12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不超过2亿股;万科A拟公开增发募资不超过112亿元。在金融行业,截至10月8日,在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深发展公布再融资计划,涉及金额高达670亿元。其中,浦发银行已率先成行。国元证券增发100亿元的计划和长江证券配股融资不超过40亿元的计划也已获批。银行大规模再融资的原因,其实起因于上半年放贷款太多,资本充足率面临红线制约,这从侧面反映出天量信贷政策的严重错误。
随着这些“百亿大订单”的相继推出,在疯狂抽血效应下,市场想走强想创新高,有可能吗?
由于再融资本质上是高强度的扩容行为,它的大规模展开必然成为引发股市异常波动的重要原因。在市场走势并不稳定的情况下,对于再融资的审批要慎之又慎。本来,对于再融资行为,监管部门应该要审核其必要性、可行性,确保募投项目能够真正地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同时,监管部门还有责任强化对再融资行为的监管。但是,我们的管理层对于再融资行为是基本不设防的,因为糖衣炮弹的攻势是无法阻挡的,证监会出了那么多黑手就足以证明了。
市场屡次对再融资行为用脚投票,却是抗议无效的,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市场的管理体制------由于监管缺失,融资基本不用负什么责任。这方面我们应该学学美国,举个例子,在一家美国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当公司CEO大声宣布,所有股东今年年底一律不分红,下面掌声一片;CEO接着更加大声地说明年年底也不分红,掌声更加热烈;CEO最后歇斯底里地说明年还需要你们加大投资,股东的掌声简直就要掀翻屋顶了。对于股东来说,钱当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对经济形势以及公司良性发展的信心,对于公司管理层以及投资项目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多数情况下,投资者不必担心自己的钱打了水漂,投资得不到红利回报。
反观中国的公司,回顾这些再融资公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不难发现这些公司取多予少的圈钱意图。万科A配股3次,增发、发行可转债各2次,总计再融资186.5亿元,总计派现29.9亿元。保利地产累计再融资146亿元,总派现4.26亿元。更有甚者,去年再融资210亿元的海通证券,募集资金至今还趴在银行账上。回头再想想这些往事黑幕,投资者应该醒醒了!
对于这些恶意再融资行为,请您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