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伴随“以毒攻毒”救市组合拳的轮番出击,在全年10万亿海量信贷的催热下,在中国楼市的一线城市迅速掀起新一轮泡沫。其势之猛、之烈,毫不逊色于07年。当催生泡沫的基础性因素“信贷量”已经深入这个年轻的经济体,不得不说这已经是一场无法挽回的“救市副作用”损失。但,只要充分发挥中央调控的主观能动性,这场泡沫波及二线城市,进而对整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减小很多。要治病,必须首先看清病根,那么这场已经和正在吹起的泡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笔者综合宏观、微观环境,以及调控政策和楼市的特殊规律,认为这轮泡沫是因以下几个推手造成:
1、制造业环境恶化
顺境之时,凭借“中国制造”,我们可以为“7亿件衬衫换回一架波音飞机”而继续“骄傲”,但总体来讲,这些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环境一直在恶化。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新的“劳动法”让大批沿海制造业主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荡然无存。尤其是适逢全球性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制造业遭遇了最寒冷的外部环境。
2009年首月,进出口总值就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其中出口下降17.5%;2月份,进出口总值比2008年同期下降24.9%,其中出口下降25.7%,为1991年公布外贸月度数据以来的最低点。此后降幅逐渐收窄,一直到11月份,才出现了同比正增长。与此同时,在国内消费需求不振、经济复苏未稳的情况下,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掀起的贸易摩擦又此起彼伏。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 11月3日,2009年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仅美国,2009年对中国实施的贸易救济案金额就达58.4亿美元,同比增幅达639%。
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
本就艰难的制造业环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连带下,更加难以度日。商人的眼光是毒辣的、资本是逐利的,制造业没有出路的情况下,面对投资渠道狭窄的中国经济现状,老板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楼市。于是,楼市的这轮激烈反弹,迅速吸纳了沿海大大小小的制造业资金,并形成了新一轮的泡沫。以至于今年全年,“天价”豪宅也大多出在沿海城市,就连京城的豪宅价格也远不能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相比。
正所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
2、激烈的货币政策
今年全年的信贷总量达10万亿元,而去年不过4.9万亿,总量比去年将近增长一倍。另外,全年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将达到可怕的5万多亿。这种资金量庞大,并呈现结构性矛盾的现状,让“调结构”的宏观基调无法实现还在其次,更加严重的是资金过于在一个行业集中,必然容易形成资产泡沫,事实上今年房价之所以能够猛烈反弹,其实质就是资产价格在结构性通胀下的泡沫现象。一言以蔽之,09年信贷总量庞大,各行业资金呈现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在宏观货币政策继续“适度宽松”的前提下,必然加速这种资产泡沫的形成和膨胀。
另外,沿海福建、广州等省市的海外华侨、华人借助民间渠道,真正流入了多少资本,这是无法统计的,仅福建一省的海外华人华侨就达几千万,而这些人都是自产不菲的资产人士,几乎和福建大陆全省的人口相当。这些资本的流入,也是助推楼市泡沫的推手之一。
不论是我国制造业环境恶化,造成资金流入楼市,还是国外热钱流入,都比不上海量信贷对楼市的催热作用。前两者只是推波助澜,而今年宽松的货币政策才是此轮泡沫吹起的罪魁祸首!“以毒攻毒”救市法的副作用,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要集中爆发了,而中央为了稳定依旧艰难复苏的经济基本面,也就不得不再次对楼市出手调控。后续调控重拳,还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