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继而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在经历经济危机的“寒潮”面前经济增速骤然下滑,08年11月,政府推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多项政策并举来阻击中国经济收到的不利影响。如今中国经济逐步好转,前3个季度增长达到7.7%,全年“保八”已无悬念,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产能过剩、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通货膨胀隐忧显现、经济结构失衡加剧等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更大的挑战,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给我们做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笔者今天就民生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是大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也是必须去解决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10月21日,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透露,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制定的收入分配调节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该方案暂无出台的具体时间表,其中的原因之一即在于该方案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改革,推进起来将相当慎重。针对当前困扰提升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形势,尽管政府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但一直不能付诸实施,比如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改革企业工资分配机制、完善居民再分配制度等等。实际上,所有涉及改善民生的问题,总有说不完的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由于改革牵扯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致使改革的阻力加大;而涉及到民生利益的水、电等必需品的改革却找不到任何推脱的理由,而且不断借助改革给本就处于水深火热的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60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民生问题一直停滞不前,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带动全局问题的解决。能否打破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还需要调控部门的政策智慧与实施力度。究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能否就此取得质的突破,真正的考验已经摆在了政府面前。
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是刺激内需增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政府官员都知道人民的收入不提高,扩大消费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让涉及相关利益的每一个群体切切实实参与改革。而以往的改革只是代表某些个别人利益的人参与其中,并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没有让普通公众深入参与,这种不公平的博弈,注定了改革偏离公平,注定了改革不能切实反映人民的声音。此外主导改革的政府部门不能坚持还富于民原则,公务员的财产不透明、垄断国企高管的实际收入不透明,纳税人的收入也不透明,拖了国民收入分配迈向公平的后腿。
人们热议的“87度用电红线”争论尚未尘埃落定,新一轮水价、电价、食用油价等生活的必需品上涨又要开始,谈及涨价的原因相关部门总是振振有词,似乎涨价就是总有理由,可是,他们谁曾听得到百姓的悲鸣?即使社会物质供给足够丰富,他们的物质需求就能得到满足吗?米面不能不吃,水电不能不用,当这些东西争相不断涨价,百姓的生活成本得增加多少?水、电、住房供应都带有公益性质,因此涨价并不能一味怪罪相关企业,主要是政府在涨价风潮中究竟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做出了哪些努力。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发展追求。
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速为10.5%,低于国内消费增速,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更低。从GDP比重上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仅在22%左右,其中城镇职工收入总额占GDP的约12%,农民收入约占GDP的10%,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普遍在54%至65%之间)。美国的国内消费市场(内需占GDP比重达80%以上),对应的是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中超过65%的股票及基金的比重:中国扩大内需市场,同样也需要大力提高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及基金所占比重(目前仅为20%左右),实现居民收入的财产性增长。这些数据清楚表明了当下社会经济分配结构状况,这表明我国要培育发展内需市场仍有很长很艰巨的道路要走。那就是,以居民收入为基础的消费需求根基非常薄弱,反观之,财政和企业则占据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大头,逐渐成为一个恶性的循环。
“在结构调整中保民生,不但使经济发展健康持续,也使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百姓。”广安区委书记蒋英胜道出了“保增长、保民生”的执政理念。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是我国消费率持续降低、投资率持续升高的症结所在,居民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因此,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
明年是我国经济能否从从低谷开始走向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关键一年。许多经济专家表示,2010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总体保持宽松,预期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调结构”、“惠民生”,但是如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摆在当前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二---民生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