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股市暴跌,大小非的减持受到股价下挫的影响,主要以小打小闹为主。而随着今年市场人气的慢慢恢复,股价的持续上涨,大小非减持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来自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A股市场股改形成大小非共4771.61亿股,其中已经解禁的大小非为3212.90亿股,累计解禁占比67.33%,累计减持400.64亿股,减持股份数占已经解禁股份数量的12.47%。
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历经连绵下跌后止步于1664点,其后便开始了一波指数翻番的行情。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小非减持从去年11月底开始加速,并与股指产生“共振”现象。今年2月份减持量首度突破10亿股后,接下来的六个月都超过10亿股,并于六月和七月连续两个月创出历史新高。8月份股指遭遇重挫,大小非减持同样遭遇“重挫”。
今年11月份大小非减持量首度突破15亿股,再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11月份股改大小非解禁共46.77亿股,减持15.15亿股,占解禁总数的32.39%。其中小非减持5.59亿股,大非减持9.55亿股。而进入12月份以来,市场同样涌现出大非减持潮。来自Wind统计数据表明,截至12月12日,本月累计有59家公司发布主要股东减持股票的公告,减持股数达到4.9亿股,估算减持金额52.3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约有6家公司的主要股东减持。与大非减持凶猛的11月份相比,12月份大非减持更猛烈。
自今年5月份大非月度减持量首次超过小非之后,近几个月以来大非已经成为减持的主要力量。并且,其数量还呈现出递增的态势。股指经过8月份暴跌之后的反弹,实际上并没有创出新高,一方面,除了股指涨幅已大的因素之外,显然也与大小非的减持持续升温关系密切。因此,对于目前的市场行情,大小非所带来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大非,由于其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对行情走势上的影响更不可忽视。
大非成为减持的主要力量,说明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做空,同样说明某些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偏高,而大非进行减持来规避其中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非减持是否猛烈,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相关上市公司估值高低的一个风向标。
按照目前大小非减持的态势,如果股指出现上涨,将成为大小非高位套现的最有利时机。而且,今后随着更多限售股的解禁,可以想象的是,大小非的减持无疑将对股指上行造成更大压力。如果说国有限售股的减持还受到相关条件制约的话,那么民营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其减持却是畅通无阻的,尽管《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早已实施。
大小非的大肆减持,早就将股改后所有股东利益取向一致的谎言击穿。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无论对于个人投资者、国有股东、民营资本等都是如此。而大小非的解禁与减持,却是A股市场必须经历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