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牵花园不了情


 

梦牵花园不了情
          -记花园中学优秀教师王玉兰
王玉兰,中共党员,1998年九江师专毕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一直以“三个代表”严格要求自己,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当一批批学子学业有成,一个个同事大展鸿图的时候,而她却八年如一日,一直耕耘在花园中学这片土地上。回首往事,八年的艰辛、酸楚和工作的快乐,她仍历历在目。
 
1998831日,王玉兰,一个正处在风华正茂,満怀激情与幻想的女大学生,对未来有着海市蜃楼一样美丽的期待与渴望。
她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便踏上了通往大山深处的农用四轮车,一路上尘土飞扬。两个小时后,王玉兰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和笨重的行李,艰难的来到花园中学,孰不知这工作单位离家比原来到九江读书还要远三四十里路呢。
来到学校她才发现现实中的花园中学与她的理想有着巨大反差,学校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古井去打水。说起打水,她已有三只桶“长眠”井底。学校有食堂,但每天都是“一青二白”——青菜、白萝卜、白菜汤。学校附近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小吃店和超市,只有一片金黄的稻田和零零落落的小村子。每到晚上,教师们便 只有在单身宿舍里独守空房,“听取蛙声一片”了。831日晚上,王玉兰只身坐在偶有老鼠在赛跑的宿舍里,流下了人生的第一滴泪。然而她最终还是忍一忍,“既来之,则安之”。
第二天正式上课,她发现:孩子们的穿着很破旧,学习工具也很简陋,更令她心颤的是他们的知识面太窄,见识很少,甚至有部分家里连电视机也没有。看着五六十双清澈明亮渴求知识的眼神,王玉兰被震憾了,眼睛不由得一热。她的心,像一粒石子掷向一汪平静的湖面。
望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路的疲劳寂寞,生活的不适,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也就是这时候,她默默地发誓:我一定要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奉献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做一个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双手,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王玉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瘦小的小女孩,她主动请缨,挑起了带两个班语文的重担,一个是毕业班,一个是初一(1)班,兼担班主任。
工作辛苦而单调。但王玉兰丝毫不敢松懈,因为她的背后有几十双求知的眼睛在望着她。
每天晨曦微露时,在操场上,人们便会看到一个瘦小的女教师,在萧瑟的风中,正领着几十个孩子在做早操。寒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满脸却是幸福的笑容,以后每带的班级在广播体操比赛中都是第一名,正是她辛苦工作的证明。
旭日初升时,人们便会听到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她在带孩子们朗诵古文,诗歌,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像是在朗诵一首生活之歌。人们还会看到教室的走廊上常有几个学生轮流出来赏景,每当她发现校园的早晨或傍晚有着美丽的景色时,她便会让学生出来和她一起欣赏,然后回到教室写出感受。这一教学方式深得学生的喜欢,以至现在上大学的学生时常写信给她,回忆教师的这一举措给他们带来终生的益处,他们说,现在有的经常发表作品,有的还任校报编辑,全归功于当年老师给他们培养起来的作文兴趣。
中午,校园里一片寂静——学生在午休。但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便会发现王玉兰从来没有痛痛快快地睡过一次午觉,实在支撑不住,就趴在讲台上睡一会儿。学生很懂事,写信给校长要求撤消午睡或者不要求老师到教室,因为他们觉得老师为了同学们好好休息,而牺牲了自己的午休时间,同学们的心中很不是滋味,但最终还是被王玉兰劝阻了。
晚上,在学生宿舍的走廊上,你还会看到,同样一个瘦小的身影正从那里穿过。那是王玉兰正从学生寝室走出来,她刚刚了解完学生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夜深了,你仍然会看到,在教师单身宿舍里,总有一盏孤灯,灯下是一瘦小的身影,影子的前面是厚厚的作业本,备课本,当然还有古今中外名著。每到星期五,王玉兰的课时一般用来介绍名著,朗诵名篇,进行文学欣赏。因为她觉得星期五是学生最高兴的一天,她要让归心似箭的学生能被课吸引,也能被文学熏陶。毕竟,她是教语文的,她要让学生有一点学语文的样子,学语文的印象。所以每到星期五学生不仅期待回家,更期待这节文学欣赏课的到来。
以上所讲的,就是王玉兰平常的一个工作日的剪影,她是辛苦的,她也是快乐的。功夫不负苦心人,。她辛劳的汗水终于结出了硕果:一年下来,所带的班级没有一个流生,所带的语文考试成绩是名列前茅,所做的各项工作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光阴荏苒。2002年,25岁的王玉兰。已经是一位大龄女青年了,也就是这一年,她怀着对人民解放军的无限崇敬与热爱,与一名武警干部喜结连理。双方为了工作,已把婚期推迟了两年。因为丈夫在北方,军务繁忙,他的领导建议他们在部队举行仪式。战友们满腔的热情和朴素的物质条件使这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在部队才呆上一个星期,也就是结婚的第三天,学校里来了通知,王玉兰被选为中共瑞昌市党代会代表,必须回来开会,就这样,在刚刚讨论好去海边度蜜月的王玉兰不得不放弃计划收拾东西赶列车连夜回家,这时她的心情真是难以名状。
王玉兰后来又去过部队两次,每次都是不超过十五天,虽然是在暑假期间,几千里路程的奔波,总也化解不了她心中的愧疚,为了工作,为了山里的孩子,她不能多陪丈夫。丈夫有时突然接到部队里紧急命令,给她们只有一晚上的收拾行李的时间,第二天天不亮,一个往南,一个往北“分道扬骠”,还没等他们想到分离的痛苦时,各自已到达目的地了。王玉兰有时真想丢下工作随丈夫而去。自从夫妻俩认识至结婚四年,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却不超过半年。很多人也曾劝阻她,别找军人做丈夫,两地分居,互相照顾不上,日子过得太苦,然而她知道,作为军嫂,既然选择了军人就必须理解他,支持他,为他甘愿牺牲一切,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20049月,王玉兰喜得贵子,由于身子虚弱,孩子满月的第三天,突然出现产后大出血,然后住院,可是出院一星期之后又出现第二次大出血,并且出现失血性休克,生死只在分秒之间的王玉兰第二次又被推进手术室,44天之内开刀两次,经医生奋力抢救,总算挽救了生命,手术后的第二天,全医院的医生都来看她,向她祝贺,他们说病人的生死已见多不怪了,只是觉得她太年轻,又是个优秀的老师,死了太可惜了。王玉兰听得见,但无力说话,只是吃力地睁开眼睛向他们致谢。王玉兰的心里明白,在被推到手术室前,她快要昏迷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也许没救了,此时她的心中对“生”有太多的奢望,因为她热衷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理想还未实现,孩子又太小,以后不记得他妈妈是谁……。然而还未等身体康复出院,部队来了急电,叫她丈夫速速归队留守,每当电话响起,王玉兰很害怕是部队打来的,她觉得少催一次,丈夫就可在家多呆一天。然而任凭自己内心倍感痛苦,她还是安慰丈夫说:“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有父母照顾呢。”当学校校长和工会主席去看望她时,王玉兰的第一句话是:“我班学生最近怎么样了?我想去上班。这看似平常而又简短的话语,道出了王玉兰心中最想表达的意思。因为她觉得只有到学校去上班才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见到学生才可以使自己的病好得更快,才可以淡化对丈夫深切的思念。
丈夫走后,孩子不到两个月,因为吃牛奶粉,营养差抵抗力也差,所以孩子经常住院,作为一位年轻的母亲,王玉兰便经常奔波于学校与医院之间,身体虚弱得很,有时在校接到家里的电话,她就精神紧张,担心孩子生病。然而她常常只是在电话里简单地交待公婆送孩子到医院,而自己却坚持在学校上课直到星期五才回家。为此,公公婆婆常误解她、埋怨她!
王玉兰,本想指望公婆照顾好孩子,可两位老人,公公常年胃病,前段时间还被大卡车撞断了肋骨,婆婆操劳家务农活,田地加起来五六亩,养两头猪。为了工作,为了家庭,她不得不一个人扛了。去年开学,产假还未满、病未痊愈,她就带着小孩来上班。因为身体还未恢复,有一次上课,她突然有一种失重的感觉,头晕目眩,眼睛一黑就倒下去了……等到恢复正常,她又精神抖擞地讲起课来。她自己经常跟别人开玩笑说,即使自己身体再怎么虚弱,面对学生总是精神十足。
不到半岁的儿子,因为没有很好的照顾时常生病,突然有一天发高烧41度,当时快要抽搐,正在班上检查黑板报的她,听说后紧张地跑下楼,因为一着急就摔下楼来了…….等到她醒来时,同事已把她和小孩送到医院。深夜三点多钟,小孩高烧终于退下来了,她紧绷的心弦松了下来,她拔通了丈夫的电话,没说什么,只是忍不住大哭了一场,连一旁的医生和同事都落下了感动的泪。是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军嫂,作为母亲,她真是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同事劝她再请假,但她考虑到学校条件差,教师调动频繁,课程难安排,她不愿意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增添困难。
现在她带病坚持工作,领导和同事非常关心体贴她,让她带一个班的语文,而她却不把自己当成被照顾的对象,反而用很大的精力去照顾学生。家住新田畈的徐志健同学手残疾,父亲智弱身残,有时发疯要杀人放火,家里被他烧光,母亲为养家糊口帮别人搅拌水泥。于是王玉兰就经常把好菜让徐志健带回家。初中三年以来,她一直为徐志健同学垫付了学费;刘淦兄弟是从大德学校来的两位同学,家离学校比较远,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于是她就把刘淦兄弟每个星期一叫到自己这里吃点菜,有时特意多炒几个菜,烧些肉。
王玉兰的公费医疗本上的钱,几乎十全给学生用的,只要是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她都尽力解决。
很多学生在她的关照下,体会到温情暖意,个个都比以前更加勤奋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点工资,为了小孩,为了贴补家用,所剩无几。2003年全市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让她当中片赛区的主持人,朴素的她没有像样的衣服可以登台,于是她天没亮就赶车回百里之外的家,拿件结婚时的衣服,然后又匆匆返回学校,没有耽误比赛。
作为一名教师,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孩子,作为一名党员,她把自己的热血奉献给了山区,这些年来,和她一起来的同事忍受不了山里艰苦的生活条件,通过多种渠道,走上条件优越的工作岗位。只有她,坚强留了下来,她说:“连北大毕业生都有志于贫困地区的支教工作,更何况我就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劳动人民的女儿,我在这里不就是正在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吗?”学校的个别领导和家属衷心地对她说:“作为你的同事,我希望你调出去,作为家长希望你留下来。”王玉兰总是谈谈一笑地说:“干脆在这八年抗战吧”,由于她近几年工作出色,今年教育局把她调到高丰中学任教,但她丝毫没有忘记花园这片土地,她舍不得花园的孩子们,她抛不下八年来与花园结下的深厚情感。所以她主动要求回花园中学支教一年。
王玉兰老师自今年支教半年以来,一直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并没有因为支教而放松自己。今年十月份,丈夫从部队回来,一家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然而没想到,一家三口在来学校上班的路上却出了车祸,丈夫的左腿受了重伤,王玉兰自己眼睛被撞得充了血,但第二天她带着伤痛赶早就上班了。她的到校引起全体同事的惊讶,都关心地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好了?”而王玉兰吃力地挤出笑容说:“没事了,你们看,这不好好的吗?”今年十一月十日,从她丈夫部队传来一个好消息,通知他丈夫十月十五日携带家属到九寨沟和桂林去旅游,飞机票都已买好了,但她却放弃了这一难得的机会。说实在的,打小她就知道九寨沟和桂林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她一直憧憬着有那么一天,能亲身去体验一下,她心中何尝不想去呢?然而期中考试在即,她不想在这工作繁忙的时段去旅游,此时走她也觉得很不安心,很不放心。就这样她们一家人主动放弃了这样一个好机会。
是啊,她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只是默默无闻的毫不若眼的琐事,但确能看出她对工作的热忱,对党教育事业的忠诚。
到现在,王玉兰在花园中学已经工作了整整八个年头了,八载风雨路,情系山里娃,八年来,她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在校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她多次被评为第一名,深得同事和学生的认可,并在市刊物上发表了教学论文《浅谈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几个途径》《怎样运用情境教学法》等,指导学生作文在报刊也有发表。
作为军嫂,在家里既是孩子的母亲,又充当父亲,既是媳妇,又充当儿子,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只有她自己知道;作为人民教师,她是学生们的精神父母,而孩子的进步与微笑是她最大的精神安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