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词,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洛克的阐述让我想起了卢梭。这个出身卑微的日内瓦钟表匠的儿子,一生经历了种种谴责、污蔑、中伤和曲解,后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世界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在他年过半百的悲惨晚年,在遭受残酷迫害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开始写作后来那部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忏悔录》。这部书是卢梭对生命历程的一次大规模、全面、彻底的反思。他就像一头历尽沧桑的老牛,独卧在一堆陈年的干草垛下,静静地反刍着自己一生里所有过往的细节,在反思的深海中潜泳。“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卢梭剥去一切套在肉体和精神上的伪装,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裸呈在世人面前。并且,他的反思不仅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总结,更是对他所处时代积极勇敢的对抗。反思,让卢梭活了两辈子。不,是活成了——不朽!
最近读的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获布克奖的小说《海》,其主题也是反思。小说的主人公艺术史家马科斯·默顿,带着女儿回到童年时住过的海边小镇,往事像海浪一样一浪又一浪地朝他打来,而他此时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妻子死去,自己老迈,生活不顺,心中充满了孤独、忧伤、疼痛和绝望。望着大海,他心里这样想:“也许整个生命不过就是在为离去做的一场准备。”马科斯面临的其实有两个海,一个是面前的海,一个则是反思的海。面前的海载着他的童年,但童年已经远远过去,只会让他想到自己失败的人生;而反思的海,也就是对记忆和认知的咀嚼,则让马科斯重新活了一次。当然,对于他来说,这种“再来一次”的滋味并不好,如同喝辣椒水、喝胆汁。
马科斯的反思是纯粹私人化的反思,卢梭的反思虽然涉及很多,但说到底也是他个体的反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言,一些集体性的反思似乎更有意义,比如西方关于殖民主义、文艺复兴的反思,中国关于“文革”的反思,全人类关于二战的反思等等。众多的人跳进这种反思的深海,对重大历史事件重新进行回顾、梳理、清算和论争,然后给出一个更为精准、客观的定位。较之于私人化的反思,这种集体化的反思更有意义,它可以拨开遮蔽在历史事件表面的重重迷雾,把国家、民族、人类的命运带进光明。翻开史书,稍稍思索,我们也会发现,其实每一部史书就是一个反思的大海。
洛克在阐释“反思”一词时还说过:“人通过反思心灵的活动和活动方式,获得关于它们的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的观念等。”因而,花一些时间,跳进反思的大海,有时是非常必要的。海里,可以打捞到很多智慧的珍珠,这些珍珠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全人类都大有裨益
在反思之中成长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