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吾独尊不是马克思主义
前段时间中国华东政法大学张雪忠教授写了篇文章叫《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主张思想应该多元化、自由化,笔者深表赞同。但对于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却深不以为然。
首先人们认识世界,目的就是改变世界,所以马克思宣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时,不等于说他不关心知识,而只关心政策。因为如果你不能认识世界,也就谈不上改变世界。自由是对必然认识的结果。即使道家之无为无治,也不过“因物之所为”及“因物之相然”等,不认识世界,不懂春耕秋收,怎么“不违自然”?如果忙于“解释世界”而不“改变世界”,那么这种“纯粹的知识”又有什么用?所以人们不仅要关心“世界是什么样子”以及“世界为什么是其所是”,而且必然还要关心“世界应该成为什么样子”以及“人们应如何改变世界”,否则,张雪忠教授又为什么要写《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不支持本原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指出,“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马克思们又并没有因此而陷入不可知论,认为通过实践可以抵达“物自体”,从而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同一”。马克思主义的可知论不是指人们能真正完全的理解世界,而是说,通过实践,人们能逐渐增加对世界的认识。老实说,马克思实践论应该说是非常好理解的道理,否定实践论,就等于是否定探索世界的意义。“实践不是一种独立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及触觉之外的神秘的第六感” ,而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范围更广泛的活动。
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确实存在“独断”,关于这点他们并不是不承认,而问题是象物质、意识、时间、空间这样的“元概念”你不循环定义又怎样定义?我们给一头褐色的小蒙古马可以通过不断给予限定词来明确定义,比如从动物到脊索动物,到哺乳纲,奇蹄目,马科等等,可对于最“初始”的概念你也能这样吗?
马克思之所以指出“物质是意识的唯一来源”,是因为“物质是我们意识到的客观存在”,这有什么错?难道我们的意识同客观存在没有一点关系?完全是凭空而来?马克思主义者很清楚存在与物质的区别,也从没有兴趣告诉人们存在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那是科学家们的事情。而马克思主义者们想说的仅是科学不能凭空想象,我们大脑里的“想法”都有其客观原因。同一块面包,看到的人想法不同,是因为每一个人“角度”不同,但绝不会无缘无故产生那些想法。
“独断的哲学思想有一种直截了当的简洁感和力量感。正是这种简洁感和力量感,才使得狂妄的谬误往往比谦逊的真理,更容易打动那些不习惯思考又缺乏耐心的人。”是一种很“独断”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很谦逊,从来没有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说成知道。
当然马克思主义肯定不是一天就成型的,而且至今也不见得是十全十美的。何况一种思想一旦称为主义,本身就可能有点不容人的味道。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称马克思思想为学说更合适,而主义则基本上是后来人为其简单贴上的一个标签。何况什么事马克思主义,是其哲学思想,还是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或者这所有一切的总称?事实上今天自称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们那里想要继承的东西都不一样吧?马克思曾经主张的摧毁私有制,今天的中国不是也没有照办吗?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真理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不是权威。神化马克思主义的应该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们,而是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