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落地长沙再度起飞的期盼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汽车界,对于以往的成功案例都很难复制,尤其是在今日各汽车厂商都完成了跑马圈地和战略规划之后进入成熟竞争的态势下,菲亚特若没有过人的高招和绝招的话,要想后来居上显然难度不少。但是,来自各方的支持和期待,包括菲亚特本身都希望成为中国汽车业中迟到的模范生,由此出现奇迹。

菲亚特落地长沙再度起飞的期盼

撰文/颜光明

 

       11月26日,在粤湘两地政府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广汽菲亚特乘用车项目终于在长沙市经济开发区开工兴建,预计2011年建成出车。首款车型现已确定为中级领雅(Linea)轿车,首款发动机为菲亚特动力科技的Fire 1.4升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占地总面积为7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的规模将形成年产14万辆整车和年产22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至此,菲亚特与南汽分手之后,历经两年多的艰苦寻觅最终在华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广汽集团,组建了新的合资公司广汽菲亚特。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此项目的落地并非在广州境内,而是远在几百公里之外跨省的湖南长沙,显然此项目被纳入了国家战略的布局之内。这如同当年福特落地重庆一样,具有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使命如出一辙。

       开工仪式非常隆重。湖南省,长沙市的党政领导,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工商总局、意大利驻华大使出席了开工典礼。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党政领导也发来了贺信。从地方政府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致辞和合资双方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此合资项目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湖南省省长周强在奠基仪式上明确表示,“广汽菲亚特乘用车项目的正式实施,是湖南乃至全国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加快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说,湖南将以广汽菲亚特乘用车项目建设为新的契机,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力争把湖南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在广汽菲亚特项目正式对外宣布被确认之时,同时广汽集团也完成了对湖南长丰的收购。随着与日野的合资,广汽的羽翼开始丰满,一个“大广汽”的雏形轮廓开始清晰。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红在广州车展上首次向外界表示,广汽很有希望代表南方区域“成为国内五大汽车集团之一。”至此,“十年媳妇熬成婆”,一个新型的汽车新诸侯由此崛起。

      对于广汽菲亚特项目落地湖南,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说,“这是广汽集团与长丰集团实现战略合作之后,粤湘两地经贸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由此,他乐观地表示,随着广汽自主品牌和广汽菲亚特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广汽集团的产能也将很快迈上100万辆的新台阶。据统计,今年前十个月,广汽集团已经累计产销5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近千亿元,利税总额206亿元。

     “根据国家对汽车产业战略重组和优化布局的要求,广汽集团和菲亚特集团的合资项目落户在湖南长沙。这不仅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需要,对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开工仪式以上,国家发改委对广汽菲亚特落户长沙高度重视,希望广汽集团和菲亚特集团紧紧抓住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早日把合资项目建成投产,并表示将继续对本项目的进展给予关注和支持。

在长沙经济开发区,当地政府已经把汽车工业由“汽车走廊”提升到“支柱产业”高度在加速,现已有多家整车企业聚集在此(广汽长丰、北汽福田、众泰江南等5家),同时,还有一批零部件企业集中在附近地区。据统计,今年这里的汽车零部件的产值将达到150亿。所以,当地政府对于广汽菲亚特落户长沙可谓喜出望外,终于盼来了一个“国际品牌”的龙头整车项目。用长沙市市长张剑飞话说,“此项目开启了长沙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从发展的角度看,也是符合全球和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规律。

     看来菲亚特再次起飞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和期待已是事实,尤其是新的合作方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正劲的广汽,将会为菲亚特在华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对此,双方在此项目确定之后的不同场合或吹风会上,彼此对走麦城都有深刻的教训与体会,但同时对再度崛起又都抱有很大的信心。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菲亚特的在华的前景还是持谨慎的观望态度。这倒不是怀疑他们的能力和实力,而是十年前的市场化环境和汽车竞争的格局与现在的情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担心与质疑并非多余。

首先是产品。因为菲亚特出名的是生产经济型轿车,尤其是小型车闻名于世,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以往的合资企业成功的经验来看,都是以生产中高级车起步,由此获得市场的“通行证”,上下延伸,站稳市场,虽然首款车型已经确定是生产中级轿车的领雅,但市场的接受度还是个很难确定的变数;其次,这么多年了,菲亚特品牌在华的形象和认知度一直没有很好地培育立起来,疏于传播和维护,这也是影响此品牌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是,异地生产的跨文化融合与管理也将是一个亟待跨越和不可忽视难题。

     以往,业界总是用“起大早,赶晚集”来形容菲亚特姗姗来迟,批评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现在不仅是赶晚集,而且是错失了在华发展的大好时机,与同时期进来的福特、日产、标志等,形成了很大的时间差,即别人早已完成了在华的战略布局,站稳了市场脚跟,进入了深度发展阶段,而菲亚特还在从新起步,两年之后才能出车。这样的严峻与挑战与其说是“速度的竞赛”,还不如说是“忙于追回失去的时间”。然而,广本成功的启示提示业界,是不按常理出牌获得了市场的先机,是世界同步的先进产品和新的营销思路打开了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路。那么,广汽菲亚特现在手里有这样的王牌吗?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汽车界,对于以往的成功案例都很难复制,尤其是在今日各汽车厂商都完成了跑马圈地和战略规划之后进入成熟竞争的态势下,菲亚特若没有过人的高招和绝招的话,要想后来居上显然难度不少。但是,来自各方的支持和期待,包括菲亚特本身都希望成为中国汽车业中迟到的模范生,由此出现奇迹。

      广汽菲亚特能否再现第二个广本?看来已成为人们期盼和希望。

2009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