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绝不能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口号上


  今天看到《解放日报》刊登的项凌的《低碳经济下的全新课题》,文中指出“碳交易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引领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碳市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碳交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何其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的进程,许多发达国家依然不肯加入保护地球的行列呢?09年联合国第五次气候变化谈判苏丹代表团团长易卜拉欣说,“发达国家企图结束《京都议定书》的生命,对此我们表示严重关切”,这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会置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一个危险的境地。
  而从我国对“碳交易”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依然蹒跚不前,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真正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新能源的发展仍未获得生存的活力,《新能源发展规划》始终在“研究”就说明了一切。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认为“碳减排是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定的陷阱,还是中国解决自身发展中结构性问题的契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未来中国发展将面临经济发展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双重考验,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一方面以缓和国际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机会加大对经济结构的有力调整。如果我们在发展经济时无视节能减排所带来的压力,必将在未来付出更加残酷的代价,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绝不能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口号上。正如文中指出“如何真正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工业化道路,这个问题绝非单纯的口号。我们现在所走的节能减排道路是正确的:用市场的方式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通过企业的‘优胜劣汰’改变能源结构和生产资料,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要注意到,我们国家一次性能源煤炭占70%左右,这种能源结构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所以新能源的发展是一种战略上的考虑,但不能一哄而上。当前我们要从全球金融战略的视角积极参与碳市场的构建,充分发挥自己的话语权,研究碳市场的定价机制,要特别重视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战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