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四十三)


 

随想录(四十三)
 
 
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是人重要?还是制度重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也是制度的产物,但制度也是人的产物。
 
人与制度是一个互动的结构。
 
从长期看,一个稳定的制度结构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如在中国,长期的封建集权体制对中国社会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长期的制度会导致人们应对这种制度的做法习惯化,而习惯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就是非常困难的。并且这种习惯最终会以文化的形态稳定下来,并对人的日常行为产生一种稳定的导向和制约作用。在长期的集权体制下,人们已经习惯了对付集权体制的做法,若一下实行民主制,未必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潜规则就是集权体制的产物,但潜规则已是习惯化,这对中国社会以后的健康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一个稳定的习惯已经形成,若创新制度,就得考虑与原有习惯的协调,否则,创新就是无效率的。
 
在中国,创新制度必须要考虑已经形成的稳定的习惯。
 
而改变习惯,实质就是人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就成了一个决定的因素。
 
所以,对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国家的发展与改变,人应当是一个主要因素。而对一个传统不悠久的国家而言,制度就是主要的因素。
 
所以,中国的发展,应当改变人是最重要的。而美国的发展,制度建设就是主要的。
 
当然,说主要,并不是说其他因素就不重要。改变人,制度也要改变;改变制度,人也要改变。
 
总体看,在社会发展中,人与制度都是重要的。但在不同的国情下,二者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目前中国社会有一个主要矛盾:穷与富的矛盾。阶级矛盾已经淡化。在同一阶级内部,已经产生分化。如在农民内部,穷与富已经明显分开。在知识分子内部,穷富分化也已很明显。所以,目前,国家应多关注阶层内部的分化问题。
 
一个民族只有精神上自立,民族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里,交易成本是巨大的。一是人不相信人;二是有制度与没有制度都一个样。做一件事情,你努力了,你讲良心了,别人也未必相信。所以,没有诚信,就没有社会。或者,没有诚信,社会就是一个逐渐退化的社会。
 
在没有诚信的情况下,社会就是:好人不知道坏人有多坏,坏人不知道好人有多好。
 
一个人犯了错,必须得到惩罚。从短期看,似乎不讲人情,但从长远看,这符合社会利益。所以,在一个讲人情的社会,就不会有正义。因为正义是社会利益,而人情是私人利益。所以,人情最终导致社会发展没有人性。
 
社会发展应当多些人性,少些人情。大家都讲人情,结果是大家都没有人性,因为社会没有了规则。没有规则的社会,就是一个野兽的世界。
 
目前,中国是人情和关系泛滥,但表面是人情,实质上是利益。人情也不是空的,没有物质利益的支撑,人情就是空头人情,别人也不会认帐。
 
在脉脉温情下,流淌的是利益的污水。
 
理想是花,现实是血。
 
人在少年时,是梦幻主义;人在青年时,是理想主义;人在中年时,是现实主义;人在老年时,是人本主义。
 
人在中年时,也许是最痛苦的时候。
 
在现实主义面前,理想主义注定是失败者。但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是理想主义。所以,理想主义是社会天然的奉献者和牺牲者。
 
动力来自于差距,当一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差距较大时,他要么是沉沦,要么就是奋进。
 
当一个人与外部世界差距不大时,他前进的动力就小。但若这个世界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世界,那么,为了确保一种稳固的地位,人们就会增加危机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回增大奋进的动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句话对当代一些知识分子也是一个鞭策。
 
读书的目的是要明白道理,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不全对。读书目的不是读书,同时,明白道理只是一个中间阶段,重要的是要实践和运用。要将道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道理改造社会才是最终目的。
 
用什么办法去解脱,放弃就是解脱。但怎么才能放弃?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
 
当代中国大学生,正在面临重大的考验。就业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调节好心态,一方面要积极努力。
 
 
宋圭武 2009-11-21 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