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四十二)
从网骂上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有些问题可以讨论,可以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漫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坏了社会风气,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文章要从整体上去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对作者也不公。你批判了半天,结果不是人家的意思,你的劳动就是无效的,对作者也是不好的。
一些网骂反映了一些阴暗的东西和一些不好的心态。正义得不到弘扬,而一些不好的方面却借助网络的匿名性得到了发挥。
若内心缺乏超越界的制衡,匿名就会为罪恶提供一条渠道。
网络可为知识分子发挥作用也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网络对中国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网络好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所体现的不好的作用。由于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这为一些具有不好心理的人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网络上有些帖子对净化社会风气是极为不好的。一些帖子语言污秽,就好象神经病发作一样。
在网络上写作的同志,应当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应当实事求是的讨论问题;同时,也应当有一个诚信的精神,不要编造谎言,更不要漫骂和意气用事。另外,有些在网络上认真写作的同志,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遇着有些不讲理和漫骂的是没有办法的,就当是一股风。
网络搞实名制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让一些有阴暗心理的人失去一个发挥的舞台。
一些所谓的专家,面子上是一套,背后是一套。若匿名投票,专家的投票未必就是体现科学性的。科学是科学,但科学家也是人,也有利益追求,而匿名的方式为个人利益提供了一种实现的方式。
在职称评定中,应当尽可能少用匿名的形式。
民主不一定非要用匿名的形式,民主的关键是权力的制衡。
大学应当更加民主,大学校长可选举产生。若学校老师有三分之一不满意,可对校长就地免职。各二级学院也一样,学院老师有三分之一不满意的,院长也可就地免职。
落后的农村都实行了民主,而先进的城市却对民主的反映是如此迟钝。因为民主本质涉及到利益问题。
中国应将大学作为民主的典范,因为大学是最适合民主的地方。
目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既要重视行业之间的差距,也要重视行业内部的差距问题。同时搞学术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有的教授实际收入可能一年有上千万的或百万或十万的,但也有的教授一年就两三万的收入。如一些地方院校的教授,就比大城市和富裕地区的教授,在待遇方面就差很多。
据同单位了解,教授退休后收入剧减,一个退休正教授的工资与一个退休副处级干部的工资都不如,这就是一个问题,国家应当统筹考虑这个问题。
学术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较大的。
学术人正在分化。一部分人已属于富人阶层,而一部分人实质已属于贫困阶层。国家或有关部门要对贫困的知识分子多关心,而不能只顾少数精英人士。
农民之间逐渐拉开了差距,学术人之间也逐渐拉开了差距。有些知识分子已是弱势群体,需要各方面的关心。
一部分知识分子与官场联系太紧,但对同时搞学术的,却又大力排挤。
在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已经被边缘化。
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术市场也具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特点。
一些所谓的学术人整天拉关系,跑官场,就没有时间搞学术,但还要在学术上做带头人。这就是中国的悲哀。这样下去,中国怎么发展上去,恐怕会越来越差,而不是越来越好。
还有一些流氓学者,但这部分人是少数。总体上看,真正做学问的,是少数人;真正的流氓学者,也是少数人;多数是既具有一些良心,但又热中于利益,学问也是半达子的一类。
目前,与官场靠近的学者大体应属于半达子的一类。而与官场距离比较远的一类,真正搞学问的学者,现在是正在逐渐边缘化。
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改革各种社会的不良现象,但作用就像风,实体的东西总是不动,或者是在风吹来时摇晃一下,风过后又恢复原样。
知识分子应当团结起来。团结才有力量。原子的知识分子是没有力量的。
目前,一切有志于中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可成立一个民间的组织,定期可商讨一些问题,共同为国家提出一些改革和发展的建议。对一些问题可集中呼吁,这样作用可能更好一些。
全世界真正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真正的知识分子,也要联合起来。
宋圭武 2009-11-20 写于兰州